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13.美國的校長培訓制度


林文律(1999)由校長必備能力的觀點指出,校長培育的重要性在於:校長是一校之長,即應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即必須經由一套健全完善培育的具體策略,才能培育出具備的校長知識、校長能力、校長心向、校長信念、校長價值觀、教育理念與行政哲學理念的好校長。肯切地指出我國在校長培育制度上之關鍵。林文律(1999)認為校長職前教育除需與校長的工作內容及其所需具備的知識能力相結合才發生意義,並且更進一步提出校長儲訓的重點與用處,將其歸納為七點如下:(1)課程應有教育哲學的部分,以引領學員未來教育的方向,省思自我專業知能與態度,並且培養校長的特質、價值觀、人生觀。(2)理論課程,重點在於培養校長宏觀的理念、瞭解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潮流與新取向。(3)儲訓內容應含納校長常面臨的各種困境,並且作狀況的演練,吸收與分享相關的經驗。(4)課程宜多用實務演練,針對同一狀況將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較分析。(5) 儲訓時應營造主動積極的學習氣氛,引導學員合作學習與自力學習,並且以最高標準要求自我。(6)儲訓用處在於認識同儕,結交好友,成為日後學校經營互相學習、支持的對象。(7)儲訓時透過同儕的討論可以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專長,從討論中,學員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學觀與自我價值判斷。
全文參考:林文律(2000)美國校長的專業培訓制度的發展研究脈絡
美國校長培育的相關參考網頁:
13-1.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NAESP(US)
13-2.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NASSP(US) 
13-3. Congress established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 on May 4, 1980
13-4.The Principals' Center at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13-5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12.英國的校長培訓制度


英國國立領導學院從2000年8月開始運作,校長專業資格檢定(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 NPQH)係屬於教育與技能部(DfES)的校長三法之一,提供有意擔任校長者的培育訓練與資格檢定(陳木金,2000;DfES, 2005)。NPQH係擔任校長所必備的國家證書,也是一套校長職前培育的制度(周幸吟,2002),整個制度根植於嚴謹訂定的校長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建構具有計畫的(planned)、一致的(consistent)以及彼此連貫的(coherent)校長培育制度(Collarbone, 1998)。因此,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NPQH)的精神與作法,相當值得我國在校長培育制度規劃之參考與借鏡,本文依序探討NPQH的歷史沿革、NPQH制度的內涵分析、NPQH制度的運作模式,最後,提出NPQH對我國校長培育制度規劃之啟示。
詳細請參考全文:NPQH模式系統對我國校長培訓系統建構之啟示
相關參考網站:
12-1.National Primary Headteachers Association,NPhA(UK)
12-2.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NAHT(UK) 
12-3.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in England.
12-4.The London Leadership Centre's main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leadership skills
12-5.Leading to the Scottish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SQH)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11.趨勢領導理論對校長專業的啟示


在學校行政經營的場域之中,校長的工作好像是夾著於「變革」與「未來」的兩大世界趨勢之間,日昇日落校長的一天在工作場域邂逅「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又必須以「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兩者並立來存活。因此,如果我們能從「變革學」與「未來學」所發展出來的趨勢領導理論,從「速度革命加快的趨勢」、「創造便利措施的趨勢」、「選擇豐富多樣的趨勢」、「生活型態改變的趨勢」、「提高附加價值的趨勢」、「顧客服務至上的趨勢」、「技術不斷創新的趨勢」與「品質需求提升的趨勢」八大趨勢,積極加強校長領導能力的培養及實務方面的訓練,提供各種資源及教育新趨勢,透過各種討論、反省、思考與學習「校務發展」、「教學領導」、「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專業責任」等五個學校行政經營專業能力,以提昇校長的素養與辦學績效,全面提昇學校經營之品質與效能。誠如McGrath(1996)在「A Passion for Truth」指出,面對後現代的脈絡,「解構」主導了後現代的方案,其意謂著現代生活的「去中心化」,因為現代主義的範型乃是尋求一個中心,但轉移到後現代時,便主張根本沒有中心,只有多元的可能性。因此,變革的規則與行動方式被改寫了,領導的角色也被重新檢視,若大規模的變革可以從組織內部及高層自然地發起,那麼,這對領導的角色有何含義呢?未來趨勢對領導者又造成如何重大的影響呢?都是值得學校行政經營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議題,應該深入地加以探討解析。

全文參考:趨勢領導理論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10.校長的專業知識解構


在後現代主義研究的脈絡,McGrath(1996)在「A Passion for Truth」指出,「解構」主導了後現代的方案,其意謂著現代生活的「去中心化」,因為現代主義的範型乃是尋求一個中心,但轉移到後現代時,便主張根本沒有中心,只有多元的可能性。其次,「復活」也是另一個界定後現代的特徵,就是它帶來後設敘事(metanarrative)的死亡,例如Lyotard(1984)在「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對後現代的定義是「對後設敘事不肯輕易地相信」,他更進一步說明他所指的就是不要相信任何有意告訴你的話,因為所有後設敘事都不過是主宰的面具,其更辯稱權力的組織是透過偉大的敘事來支持他們的宣稱,並藉由故事顯示出他們如何成為更好的人。在學校經營的場域之中,校長的工作好像是夾著於「解構」與「復活」的兩大主勢之間,日昇日落校長的一天宛如後現代主義寫照之下的「零碎」與「拚貼」度過,因為校長在工作場域邂逅「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又必須以「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兩者並立來過活。因此,如何培訓校長在「解構與復活」及「零碎與拚貼」之中存活是當前校長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例如,Smith & Pieie(1990)在「School leadership」指出,如果沒有為校長就處理學校實際工作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訓,例如在工作節奏、處理衝突、溝通方式、工作情緒等方面的應對處理,很難培養其在實際學校領導所應有的能力,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學校領導人才的專業知識與實務訓練的參考。以下,本文擬從後現代主義研究脈絡來探討1.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2.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兩大議題加以探討。
全文參考: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9.校長的學校文化塑造


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一切以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為主軸,就此而論,學校的人、事、時、地、物都與學習有關,學校的行政推動與教學事務,理論上應結合成為一體緊密運作,學校學習文化的研究顯現出其重要性。例如,林偉文(2002)從創造力學者Csikszentmihalyi的系統理論探討指出,學校教師的學習文化內涵可以從系統理論的觀點,歸納為:「領域知識的取得與內化」、「守門員的促進與抑制」、「個人因素」三層面,這些層面都受到教師所在學校組織文化的密切影響。就領域知識的取得與內化來說,學校文化是否鼓勵與支持教師學習,是影響教師是否投入學習活動的重要關鍵,也進一步影響教師是否能不斷的取得與內化領域知識。就「守門人」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經營者和同儕教師都是教師學習行為的守門人,因此學校組織文化對於教師學習所隱含的價值觀,都將影響組織中成員的價值觀與行動,進而促進或抑制教師的學習行為。另外,在全球化、科技化與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由於知識的半衰期日益縮短,要如何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特質而轉型,組織的學習文化的研究,顯現出其重要的特性。如同Weister(2000)引述前奇異公司總裁Welch的箴言:組織能快速學習和迅速轉化學習成果為行動的能力是組織最大的競爭優勢。因此,期望深入探討學校學習文化的內涵及指標項目,乃本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的建構,並從「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間的關係來探討學校學習文化的效標關聯效度,作為「國民小學學校文化評鑑指標」建構的檢證效標,依據檢驗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全文參考: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8.校長的教學領導能力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風潮下,學校本位課程、教師增權賦能課程與教學革新、教育品質與績效、等教改議題不斷被熱烈討論與檢視,教師評鑑的議題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教師專業團體也以教師專業自主為口號,藉以強化教師角色與形象的教師評鑑,爭取教師權益。然而就教育本質或專業倫理而言,「先專業發展、再專業自主」是一種教師評鑑研究的趨勢脈絡,也就是說要先具有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及專業精神,方才能要求享有專業自主權利。因此,有關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檔案管理、教師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題,都成為教師評鑑研究的相關焦點,值得更進一步的深入追踪研究。其次,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教師的工作面對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責任,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發展,持續教師素質的提昇,教師評鑑系統是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須進行保優策略之一。因此,許多大學校院也主動發展「教師基本績效評鑑」、「教師專業表現指標」及「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來確保學生受教的權利與品質;教育部目前正在規畫教師進階制度,將依教師「專業表現」及「專業成長」評鑑分級,薪資也依照級數給予,作為推動教師評鑑的積極回應。因此,就教育本質或專業倫理而言,如何創造教師專業發展結合教師評鑑機制的教師文化,規劃建構出一整體性、進階性、專業性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增能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提昇,確保教育素質的優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而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已是當前教育的關鍵焦點,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推動教師評鑑的參考。另外,對應學校績效責任、教師展現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等,近年來已發展出來的校務評鑑、課程評鑑、教學評鑑、教師專業成果與行動研究發表等措施的陸續開展,加上校園網路、資訊普及的推波助瀾,大量的教育革新與措施、豐碩的教學成果與研究、頻繁的教學訪視與評鑑,形成教學現場一番新的氛圍,瀰漫著教學成果的蓬勃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壓力,更彰顯了教師評鑑系統建構的急迫性與必要性。因此,如何透過統整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檔案管理、教師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與成果,運用教師於平日進行「教學規劃」、「教學實施」、「教學評估」核心工作的教學檔案,不影響及干擾教師正常教學的進行,統整作為建構一套教師評鑑的檢證系統幫助教師,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努力的方向。
詳細內容參考全文:以教學檔案為核心主軸的教師評鑑系統建構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7.校長的課程領導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學校行政系統運作」、「三所學校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教師行動研究案例分析」,及「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改革的運作模式」,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經由「中興國小」、「福星國小」、「瓜山國小」三所學校教師之行動研究進行「規劃」、「行動」、「觀察」及「反省」,筆者試著歸納本研究發現,建構一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運作模式步驟如下:1.各校首先依據學校願景分析及課程統整之原則,建構主題教學的課程地圖;2.發展課程主題;3.確認關鍵能力;4.聯結七大學習領域融入主題;5.發展教學活動設計;6.使用八大智慧作為關鍵能力,從主題的中心向外擴張,將八大智慧與七大學習領域緊密地聯結在一起;7.使用經驗統整、社會文化統整、知識統整進入課程設計統整,設計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與活動,發展設計的「story projects」、「hand projects」、「play pojects」、「excursion projects」四大部份內涵,將教學活動設計串成一個有意義的統整與聯結,可以促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宏觀地了解統整核心主題理念,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

全文連結:從學校課程領導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6.校長的校務發展能力


急遽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資訊科技化的深遠影響,有無數的教育改革與學校重整運動正在進行,並追求國際競爭下的全球化發展指標,賴以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如同Johannsen(2000)所指出的,近二十年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新世紀最突顯的問題就是急速的全球化。邁向新世紀,學校行政領導者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潮流及挑戰,自不例外地不假思索及直接引用全球化的發展指標,裝備學校經營的卓越,使能更有效地應付新紀元。但是,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民及民族間存有相當程度的隔離,存在著發展不同的文化特色以賴生存的問題,鄭燕祥(2000)指出引用全球化發展指標的教育改革,應注意到全球化、本地化、個別化三重化的相關的價值、知識、科技及行為規範的轉移、調適及發展的過程,切合本地所需,擴大本地不同人士的支持,獲得更多地區物質及人力資源,增強教育實踐的成效。發展型管理(Developmental Management)借用樹木作比喻,建立發展的生命樹,注意其「土壤」、「根」、「主幹」、「枝葉」及「果實」,在不斷遭遇危機、解決問題過程中,無論是個人、組織、周圍環境皆可含蘊一股進化的力量及顯現出一股進化的特色,是值得作為展望廿一世紀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學校領導工作者能為與當為,建構一套從發展型管理研擬校長們學校經營的參考。
全文連結:從學校校務發展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5.校長的評鑑與甄選


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波濤洶湧:教師會、教評會、家長會等組織促使教育決策權力的重組;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際化、國際化指引了教育的方向;教育鬆綁、學習權的保障、父母教育權的維護、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維護等理念搖擺著教育權利的平衡機制…,且學校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八十八年三月二日修正公佈之國民教育法第九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在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縣(市)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由縣(市)政府組織遴選委員會就公開甄選、儲訓之合格人員,任期屆滿之現職校長或曾任校長人員中遴選後聘任之。……」更引發許多現任校長的疑慮及對校長評鑑制度的期許,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教育改革主題。對照國民教育法第九條之修訂,以及我國當前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若能從法學理論之『特別權力關係』的原則,深入探討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的問題,期能找出實施校長評鑑與甄選之重要問題與成因,利於教育行政機關推動教育改革政策,建構一套良質的校長評鑑與甄選制度。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來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國內學者林文律(民88)研究「校長評鑑」時指出:學校辦學的績效所指為何?好校長究竟何義?眾說紛云,但校長既然是一校之長即應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江文雄(民88)研究指出:校長評鑑的指標包含政策執行、教學領導、學校管理、人際關係、專業責任、學校特色六個構面十六個項目六十五個細項。梁坤明(民88)研究指出:以校務發展、教學提升、領導溝通、經費管理、安全維護、校園營造、生活輔導、社區互動八大向度三十四個指標一百個細目進行校長的評核。因此,校長領導學校績效的一些指標值得進一步研究,作為校長評鑑的各層面來進行探討。以下試從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看我國中小學校長的計畫、組織、管理、教學視導、公共關係等校長工作的評鑑。
全文連結:從校長評鑑與校長甄選看校長的培訓制度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4.校長的時間品質管理智慧


時間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也是最親密的戰友與敵人,如果能夠做好時間管理與運用,對於自己會有一種成就感,然而如果虛擲光陰到某種程度,影響到生活與行事,則會有強烈的罪惡感,甚至感覺到一事無成的落敗感。對於既熟悉又陌生的「時間」,在探究時間的品質與管理之前,我們應先了解時間的特性。時間,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地擁有一天24小時的時間,但是如何把握與運用,端看個人的習慣與價值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時代,講究的是速度與效率,因此,要如何讓時間的運用更有效能與品質,是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必須努力的課題,也是當代校長們必須具備的校長實用智慧。本文指出,在學校經營的場域之中,校長的工作好像是夾著於「解構」與「復活」的兩大主勢之間,日昇日落,校長的一天宛如在後現代主義寫照之下的「零碎」與「拚貼」度過,因為校長在工作場域邂逅「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又必須以「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兩者並立來過活。面對後現代學校經營問題,如何提供校長時間品質管理智慧的議題,顯得相當重要。
全文連結網址:http://nccui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2519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3.知識本位模式對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啟示


Davis & Thomas(1989)指出,一個成功的學校領導者必須具備知識、具有願景、願意奉獻、及善於運用不同領導模式。Donmoyer, Imber & Scheurich(1996)指出:從知識本位的觀點來看學校領導,更能讓我們了解教育領導的專業與發展。Degler & Battle(2000)指出:針對學校經營績效的表現而言,學校領導者要從設立學校願景、建立文化、確立管理策略的系統知識。Crow(2002)提出:學校領導人才的培育,應以知識本位為基礎的構想。陳木金(民90)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個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培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信念系統、人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的圖像。由此可知,以知識本位模式(knowledge base module)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學校領導人才的專業知識與實務訓練的參考,藉以嘗試建立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之專業化模式。以下,本文擬先探討學校領導系統知識的圖像,並試從知識本位學校領導人才培訓的普通知識社會化模式、學校領導實務知識的臨床實習模式及學校領導人才專業知識的師傅教導模式,探討分析知識本位模式對我國學校領導人才培訓的啟示。
全文連結: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8971

2.發展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協助校長支持系統之建立


本研究之目的期望從理想師傅校長特質的相關理論為研究取向,來發展一套適切的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做為我國發展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協助校長支持系統建立之參考。首先,經由分析理想師傅校長特質的相關文獻歸納研究向度,歸納理想師傅校長特質之研究內涵,包括:師傅教導態度、個人自我要求、人際關係技巧、主動學習意願與經營實務素養等五個向度,發展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為研究工具。隨後抽樣台灣地區23縣市之現任國民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驗證本研究所發展之的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的建構情形,分析本研究工具的信度與效度。研究結果如下:1.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的信度分析考驗結果佳。2.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結果佳。3.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中,以「經營實務素養」向度得分最高。4.理想師傅校長特質之焦點團體座談結果與調查研究結果相符應。經由本研究結果分析,建議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表可做為我國發展理想師傅校長特質檢核協助校長支持系統建立之參考。
關鍵詞:師傅校長特質、校長支持系統
全文連結: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126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1.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


1.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
首先,本文從校長專業發展模式建構,歸納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校長學階段: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專業責任;(二)學校長階段:專題講座、問題解決、標竿學習、實作演練、師徒傳承、討論發表;(三)長學校階段:績效評估、策略管理、創新經營、永續經營。其次,分析我國未來國小校長培訓課程之規劃,內涵包括:目標、儲訓對象、校長專業能力標準、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成績評量及校長資格證書授予等細目的展望,對於我國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綜合而言,本文期望藉由回顧與展望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經驗的累積與傳承,找出一條可循的理路,作為我國未來辦理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模式的參考。
全文連結:灣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芻議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校長的時間品質管理智慧


時間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也是最親密的戰友與敵人,如果能夠做好時間管理與運用,對於自己會有一種成就感,然而如果虛擲光陰到某種程度,影響到生活與行事,則會有強烈的罪惡感,甚至感覺到一事無成的落敗感。對於既熟悉又陌生的「時間」,在探究時間的品質與管理之前,我們應先了解時間的特性。時間,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地擁有一天24小時的時間,但是如何把握與運用,端看個人的習慣與價值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時代,講究的是速度與效率,因此,要如何讓時間的運用更有效能與品質,是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必須努力的課題,也是當代校長們必須具備的校長實用智慧。本文指出,在學校經營的場域之中,校長的工作好像是夾著於「解構」與「復活」的兩大主勢之間,日昇日落,校長的一天宛如在後現代主義寫照之下的「零碎」與「拚貼」度過,因為校長在工作場域邂逅「人多、事雜、速度快」的問題,但又必須以「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兩者並立來過活。面對後現代學校經營問題,如何提供校長時間品質管理智慧的議題,顯得相當重要。
全文參考請使用以下網址連結: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2519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建立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檔案(teaching portfolio)係指教師為展現自己的教學特質與瞭解自己的教學表現,主動且有計畫地進行教學資料的蒐集、選擇、整理及編排,並透過自我反省及同儕對話的歷程,形成具有目的性及結構性的檔案,以展現專業表現,提升專業能力。許多學者研究指出,教學檔案對教師專業發展極有幫助,建議教師及其相關單位採用(James & amp; Shery, 1996; Wolf, 1996; Wolf & Dietz, 1998)。在美國馬里蘭大學使用教學檔案以考選優良教師;哈佛大學使用教學檔案以促進教師的教學績效;密西西比州要求新進教師在一年內通過評量,受評量教師需提出教師教學檔案包括教學計畫、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及其他規定之作品,由評審委員會依評審項目評分;肯塔基州的新教師標準也將教師教學檔案列為重要的教學評鑑項目之一;史丹佛大學的教師評鑑計畫(Teacher Assessment Project)採用「評量中心」及「教師教學檔案評量」的評鑑模式;在美國之州政府的層級上,教學檔案被用來做為教師換證的依據;在全國的層次上,教學檔案被用來認證高成就水準的教師。因為教學檔案可做為一種反省經驗、連結理論實務、教學評估及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並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專業檔案協助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及評鑑,目前已成為教師具體展現專業的普遍作法(張德銳,2000;張麗麗、蔡清華,1997)。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教師的工作面對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責任,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發展,持續教師素質的提昇,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學品質保優的重要策略。目前國內的許多大學校院以主動發展「教師基本績效評量」、「教師專業表現指標」及「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積極推動建立教學歷程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期能確保學生受教的權利與品質,作為推動教師評鑑的積極回應,值得進行深入探討,以作為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的參考。另外,就教育本質或專業倫理而言,如何建立教學歷程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提昇,確保教育素質的優良,以增進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而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已是當前教育的關鍵焦點。因此,如何透過統整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檔案管理、教師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與成果,運用教師於平日進行「教學規劃」、「教學實施」、「教學評估」核心工作的教學檔案,不影響及干擾教師正常教學的進行,統整作為建構一套教師教學檔案,作為檢證系統幫助教師教學實施,成為當前教學發展研究的重要努力方向。因此,本文擬以教學檔案為主軸發展的觀點,透過教師自我效能的理解、教學檔案的製作,建立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促進教學品質提升的參考。以下本文分別從:1.了解教師自我效能促進有效教學實施;2.從建立教學檔案來協助教師專業表現;3.教師教學檔案製作的核心技術等三方面加以探討。 ...............閱讀全文:建立教學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全腦記憶術對精進學習策略的啟示


近幾年,快速記憶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補教界掀起「右腦學習」、「右腦開發」、「腦內革命」、「快速記憶」..等炫風,標榜「花的時間更少、卻記的更快記的更多」,使得學生家長及學子趨之若鶩。洪美鈴(2001)研究發現:台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的資優生們希望能學到快速記憶的方法,幫助他們在各科目的學習都能輕鬆愉快。就此可了解,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學習快速且有效的記憶術應該是普遍大眾學子的心聲。Norman(1980)對此就曾經表示:我們有時候會要求學生記憶資料,但卻不常教導他們『記憶術』。基於此,發展如何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以及如何記憶的一般原則,然後將這些原則融入課程之中,乃是當前首要之務。」(轉引自張新仁,1989)。記憶術近幾年已越來越被更多人所熟知與接觸,且精益求精,部份方法已透過再研發與改革,發展出更精緻化、系統性的完整記憶訓練課程,如本篇所提之「全腦記憶術」。其國內外也有多篇研究皆指出某些記憶策略能有效幫助學習與讀書成效,故如何有效利用記憶術來提升大學生在大學課業的記憶與學習成效,是一項值得關注之議題。因此,本文試從筆者的教學經驗及使用全腦記憶術的學習心得,首先探討全腦記憶術的理論,並提出幾項適合大學生學習的全腦記憶術核心策略,並分析全腦記憶術理論在精進學習策略上的應用,作為大學生增進學校課業學習記憶的學習策略參考。
....................閱讀全文:全腦記憶術對精進學習策略的啟示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曼陀羅思考法對精進學習筆記策略的啟示


曼陀羅思考法的原文是梵語「Mandala」,Mandala是由「Manda+la」兩個字彙所組成。「manda」的梵語意思是「本質」、「真髓」;而「la」意思是「得」、「所有」,因此「Mandala曼陀羅」一詞的意思就是「獲得本質」或「具有本質之物」。其理論主要依據「放射性思考法」和「螺旋狀思考法」二種思考技術來進行學習層次提昇的思考策略。曼陀羅最早出現在古印度五世紀,是聚集諸佛與菩薩之聖像於一壇城,將諸尊的本質真理完整的表現出來。演變至今,曼陀羅是將諸佛悟道的智慧藉由美麗的圖畫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可作為我們心靈啟發、日常生活實踐開啟智慧所用。例如,日本學者今泉浩晃博士發展的曼陀羅筆記學,有系統化地利用曼陀羅於生活筆記,擴充思考空間,調節人際網絡,開發創意掌握人際,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幫助許多學習者透過曼陀羅筆記學成功地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智慧」。在大學的學習歷程,勤做筆記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有效率的學習態度,平日做好筆記及學習準備,就不用擔心突如其來的抽考、小考及期中期末大考,學習是一個歷程,勤作筆記就是學習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記憶便利貼。以曼陀羅思考法勤做筆記來精進學習,可以讓自己從不斷的學習當中,逐漸累積知識,並時常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因為在大學的學習,想要成功的把課程學好,必須要了解課程內容,並將它儲存到長期記憶中,勤做筆記可以讓自己在大學的學習歷程之中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透過勤做筆記的策略幫助自己將學習的專業知識理解、內化、統整、建構為系統知識的有效學習策略,形成高層的創造思考。因此,本文試從筆者的教學經驗及使用曼陀羅思考法的學習心得,首先探討曼陀羅思考法的理論,了解曼陀羅思考法的核心技術分析,分析曼陀羅思考法理論在精進學習策略的應用,並試著應用曼陀羅思考法理論繪製精進學習筆記圖提供參考,介紹曼陀羅思考法理論及技術,作為大學生如何做好筆記的學習策略參考。
詳細全文下載連結網址: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178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建構


關於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的建構,許多學者都提出相當具建設性的觀點來豐富校長專業能力的培養。例如,Tomlinson(1997)指出,師傅校長在幫助初任校長分析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及開展其個人的發展計畫,並支持初任校長從事新學校的組織分析及評鑑學校的表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陳木金(2001)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儲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校長學研究」的圖像。Hobson(2003)指出:1.協助初任校長解決他們的問題;2.扮演催化劑(catalyst)或是被用作試探意見之人(sounding board)的角色;3.為其他人力或資源提供連結;4.與新校長討論各種與學校經營相關的議題;5.為新校長提供解決的方法。Enrich、Hansford 與 Tennent (2004)指出師傅校長是提供他人有成長機會的專家,憑藉其對情況與事件的了解能增加管理者對實務工作的知識與經驗。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之師傅教導模式,陳木金(2004)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方面,歸納師傅教導的學校領導實務訓練,幫助每位學校領導人才設定一系列的個人學習目標,並協助達成之,給予他們省思的時間,將之視為是這領域中的經驗成果,來完成學校領導人才專業知識的實務訓練。陳木金(2005)提出從混沌系統動力學觀點,構思設計師傅校長教導制度之ACTION模式的建構,其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師徒互動之中找到校長現場經驗知識活用,思考為各類問題的多元解決方案,其內涵包括六個基本步驟:1.有憑有據(According);2.依照程序(Consequence);3.合於邏輯(Translate);4.找到創意(Initial);5.推理發現(Outcome);6. 結論建議(Narrative),經由師傅校長教導提醒徒弟校長如何下判斷、做決定的領導能力,更有把握地達成學習目標,有助於培育校長們的勇於創新能力。
歸納研究者多年來研究心得,陳木金﹝2007﹞統整「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模式」之運作,可包含四大核心概念,分別為「專業培育(Profession)」、「實務實習(Intern)」與「師傅教導(Mentor)」及「博雅通識(Liberal)」的歷程,發展建構「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協助有志成為國中小校長者,透過一系列專業的職前課程及校長實習,得以獲得校長任用資格且兼備校長職務所需的各項知識、心向與能力之一段長時期的、有完整系統規劃的校長專業核心能力開展。其內涵包括:1.專業培育(Profession):提供校長之角色職務專業化發展所需之知識、技能與心向的制度規劃,內涵包括校務發展、行政管理、公共關係、教學領導與專業責任。涉及校長培育過程中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包括:培育機構、時程、經費、師資、學習評量等。而專業培育制度的決定,牽涉到對於校長專業能力的認定問題,意即我們對於理想校長角色職務的圖像,會決定校長專業能力的定義,進一步地決定了校長專業儲訓制度的規劃。2.實務實習(Intern):係提供接受校長儲訓課程的學員,能具備學校行政事物運作之實務經驗,其內涵包括聽、說、讀、寫、做、唱、跳,以培養校長具有實務經驗之實習設計的內涵及制度規劃,是一種臨床實習,也稱為一種現場本位學習經驗。3.師傅教導(Mentor):係由資深優秀的師傅校長,帶領著實習校長學習如何擔任校長,使得師傅能將豐富珍貴的經驗與智慧得以傳承,其內涵包括帶人、做事、應對、溝通、身段、行動,師傅校長不僅傳授自己的經驗,且須謹記不能完全期待學習者複製自己的經驗,而是引導學習者去思考、去作判斷,學習如何作決定,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4.博雅通識:以大師講座辦理博雅通識課程,邀請學養俱優的學者專家進行專題分享,讓校長儲訓班的學員自然感受到經營學校的專業責任與精神使命,在傳統與創新間追求學校經營的穩定與發展、進步與創新,並透過綜合活動增強校長個人的知能,導引學校組織的發展,並透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之修鍊,進而強化學校組織因應變革與持續創新的能力。

全文內容參考:台灣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芻議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貫徹美感教育理念: 陳木金教授與政大結緣18年



【政大校訊記者曾盈瑜報導】「在80周年後,希望政大繼續朝經典智慧的百年名校邁進。」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陳木金教授毫不掩飾自己對政大的殷切期盼。從過去的總務長職務到現在的教發中心主任,陳木金教授一直秉持著「積極、正向、有希望、有理想」的人生觀,推動政大向未來前進。
時間回到95年,因應政大80周年校慶,時任總務長的陳木金教授在校長吳思華帶領下,同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一起著手繪製政大未來從校園硬體建設到教學研究發展的發展藍圖,同時種下教發中心成立的種子。隔年「教學發展中心」揭牌,以「建構教學精進環境、教師教學精進、學生學習精進」為三大階段任務,開始為為政大師生服務。去年陳木金教授借調至台東大學副校長的任務完成,98年8月起接任教發中心主任一職。從中心籌備之初就親身參與規畫工作的陳木金,帶領教發中心回顧3年來累積的工作成果,並再次檢視初衷、穩健前行。
「其實我從小的夢想是要當歌星。」陳木金教授笑著說。自小學習音樂、擁有帶領管弦樂團經驗的他,71年畢業於台東師專國校師資科音樂組,陳木金教授一度覺得國小音樂老師就是適合自己投注一生的工作,直到80年考取政大教育研究所,他才由音樂藝術之路走向高等教育與行政工作。陳木金教授辦公室中掛著多幅書法,多是同為書法同好的朋友、指導學生所題贈,一幅幅墨色斑斕皆蘊含著陳木金教授對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提醒和體認。自幼浸潤於音樂與美術的陶養,陳木金教授也將這些經驗結合研究與行政工作,在總務長任內確立了政大「一山二河五橋九院十景」的特色校景,在教發中心主任的工作上,陳木金教授更要將他的美學理論提升到「人」的層次,打造政大美好的「教」、「學」氛圍。
98年8月陳木金教授接任教發中心主任工作,同月推出教發中心電子報特刊,確立了中心電子報的單元化形式,以多元化內容吸引不同讀者群。藉由「教師傳習」、「教學新知」等單元協助教師達到「教學精進」目標,陳木金教授並期許教師們能以感性為材料、悟性為範疇、理性為判斷、最後以美感來呈現教師效能。而在幫助學生「學習精進」部分,教發中心以推動課業輔導員(Tutor)制度、舉辦學科高手講座、學習達人講座等方式,希望可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討論學問的風氣。教學助教制度(TA)則讓有心投入高等教育工作的碩博士生有「實習」教學的機會。
原以為自己會一直擔任國小音樂教師到退休,陳木金教授在當時任職的武功國小宋校長豐雄鼓勵下考取政大教育所。「生命的任務好像在冥冥之中就註定了生命的使命,人只要順應生命的使命去努力,就會發現生命的意義。」在教育所的學習歷程中,陳木金教授遇到了對自己影響至深的兩位老師,吳教授靜吉與林教授邦傑。82年9月並在當時文理學院院長林邦傑教授的引薦下擔任院秘書工作,從基層職位開啟陳木金教授在政大的行政工作生涯。累積至今近30年的不同工作經驗,陳木金教授與政大結緣18年,找出自己的一套工作哲學:以感性作材枓,以悟性作範疇,以理性作判斷,以美感來呈現,推動各項工作。陳木金教授表示,在單位主管的位置上,常需面對龐大未知的挑戰,因此需要一步步拆解問題,從「混沌→複雜→結構→系統→動力→運轉→簡單」的程序,找出事情組織的邏輯與運作動力,最後將任務背後複雜的運算過程隱去,用深入淺出的言語與提綱挈領的方式帶領整個團隊執行任務,達到「事情能完成,原則能把握,人和心情好,工作效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