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18.危機管理策略研究


危機的種類固然很多,但丕論是屬於何種性質的危機,及早發現癓兆絕對位居首要,因此建立危機的預警機制極為重要。有早期警訊偵測系統的公司了解大多數的危機與災害都有跡可循,可指示現在或未來危機管理的方向。危機管理的主要目的,即在增強組織預判危機的感應能力,務其做好事前防範亞作,見微知漸,未雨綢繆。徐士雲(2001)研究校園危機管理理論及運作方式,及目前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現況分析,並調查國小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及危機處理表現的關係。其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為主,以了解校園危機管理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危機預防與準備的內容、目前學校的運用方式,及校園危機處理的相關理論、運作方式等。根據文獻分析和調查研究之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其研究調查對象為台北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抽取72所學校為樣本,共發出720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為554份,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透過平均數、百分比、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一、 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現況上,以加強環境設備以從事危機預防與準備最受教育人員的認知與肯定。
二、 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五個向度之表現上:在計畫組織方面,以設有危機處理小組或緊急事件處理小組的情形最多;而以訂定校園禁地管制辦法者最少。在環境設備方面,以在學校必要處所或通道上設有監視統或警報系統的情形最多;而以於校園禁地(死角)設有警告標示或上鎖的情形最少。在溝通網絡方面,以建立緊急電話聯絡網之情形最佳;而以學校與新聞媒體保持開放且密切的關係之知覺較低。在法律責任方面,對於涉有法律責任時,能勇於面對法律責任之知覺較高;而以設有危機處理方面的法律顧問或可以諮詢之專家的情形較為不足。在教育訓練方面,以能適時教導學生緊急事件處理常識之知覺與行動較多;而以定期或不定期針對不同危機情境舉辦教師在職訓練之情形最少。
三、 國民小學在危機處理的現況上,以領導與支持在危機處理上最受教育人員的認知與肯定。
四、 國民小學在危機處理的四個向度之表現上:在組織運作方面,以學校危機處理人員對受害者家屬給予妥善的慰問及協助之情形最多。在領導協調方面,以學校校長於發生危機事件時主動爭取家的諒解與支持情形最多。在公共關係方面,以讓受害人感受到學校對危機事件之處理具有誠意之情形最佳。在追蹤輔導方面,對於危機過後協助師生處理悲傷情緒的情況較佳。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在危機預防與準備和危機處理之表現上: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表現上,以男性教師、學歷較高者、服務年資較長者、擔任學校校長或行政主管者,和中型規模的學校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上的表現較佳。在危機處理的表現上,以男性教師、學歷較高者、校長或行政主管,及中型規模的學校,在危機處理的表現上較佳。
六、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和危機處理的相關上,呈現顯著相關,顯示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程度越高者,危機處理的表現越好。
七、國小現職教育人員在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得分高分組人員,其校園危機處理之表現優於中分組和低分組人員,而中分組又優於低分組,顯示加強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能增進危機處理的表現。
八、國民小學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對危機處理的影響上,透過典型相關分析,可知學校危機預防與準備越不講究計畫組織、環境設備、溝通網絡、法律責任、教育訓練,則危機處理在組織運作、領導協調、公共關係、追蹤輔導的表現愈低。
其根據前述的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定期舉辦教育人員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研習活動,以增進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有關危機預防與準備的必備知識與技能。
(二) 逐步建立學校行政業務由專任行政人員擔任之制度。
二、對國民小學之建議
(一)建議國民小學考量學校教育人員背景與學校環境的特性,採行適當的危機預防與準備工作。
(二)適當調整學校教師輪流擔任學校行政工作,以增加教師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之經驗,並能對學校整體表現有適當之體認。
(三)學校危機預防與準備之工作,能加強法律諮詢的設置,使學校在進行危機管理工作時,更為順暢。
(四)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上,藉由環境設備的健全,加強校園安全的維護。
三、對教師的建議
(一)資淺教師與學歷較低教師能與有經驗教師互動交流,並多參加研習活動。
(二)教師應對危機管理有較多之體認,能給予學生危機預防與準備的觀念。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方法上:以質性研究方式,深入觀察、訪談各校危機管理之實際情形,並分析其成因,與量化研究做一參照,則對此主題當能有更深入之了解。
(二)在研究架構上:未來若從事相關之研究,可在此架構上予以擴充整合。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只以台北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為對象,未來若能增加其他地區之研究對象,則研究結果當更有推論性。
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徐士雲(2001):國民小學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1.陳木金(2004),趨勢領導理論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
2.Al Gore's new thinking on the climate crisis
3. Crisis of Capitalism, The Critique
18-1.Risk Management
18-2. The Fundamentals of School Security
18-3.Can Educator help at Risk student
18-4.Crisis Intervention
18-5.危機管理與學校行政領導

17.衝突管理策略研究


湯姆斯(Thomas,1976)把衝突視為一連串的動態的過程,每一個衝突「情節」(episode)是在前一個情節結束之後才產生的,而其本身結束時所產生的「餘波」(aftermath),又導致下一個衝突情節的開始。
潘怡秋(2002)研究「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間的 關係」,其研究除探討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的內涵及 現況,以瞭解因著不同組織成員個人變項與學校情境變項所產生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的差異情形之外,並進而分析各衝突發生原因與學校效能、各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 能之相關程度。其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係以臺北縣國民小學之組織成員(校長、主任、組長、導師、科任教師、職員)為研究對象,並以「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內含基本資料、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問卷、衝突管理策略問卷與學校效能問卷四部份,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預試有效樣本79位,以因素分析、積差相關、信度分析,研究預試問卷的信度、效度;正式施測有效樣本451位,分別以描述分析、t考驗、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得到以下數項結論:
一、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衝突發生原因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低下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工作差異程度」最高,亦即「工作差異程度」為學校組織成員衝突發生最大原因;其次依序為「交流互動程度」、「資源分配情形」、「行政領導方法」;最低則是「學校目標差異」。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衝突管理策略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中上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接受共識」最高,亦即「接受共識」為學校組織成員最常採用之衝突管理策略;其次依序為「綜合統整」、「妥協折衷」、「綜合統整」、「逃離規避」;最低則是「委曲忍讓」。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學校效能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中上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校園互動氣氛」最高,亦即「校園互動氣氛」為學校組織成員認為表現最好之學校效能指標;其次依序為「社區關係」、「行政領導結果」、「教學課程安排」、「學生綜合表現」;最低則是「學校環境設備」。
二、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背景特徵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在「衝突發生原因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背景特徵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在「衝突管理策略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與學校效能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在各向度間亦多呈現負相關。亦即愈符合各項衝突發生原因,會導致學校效能的低落。
五、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在各向度間亦多呈現正相關。亦即愈符合適宜的衝突管理策略,會導致更高的學校效能表現。
  最後,本研究擬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形成結論及建議,並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主管人員、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進一步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潘怡秋(2002):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陳木金(2004),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

2.Paul Collier's new rules for rebuilding a broken nation

17-1.Conflict Management Skills

17-2.Conflict Resolution Programs in School

17-3.Conflict Resolution Education

17-4.Now stop bulling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11.教師教學領導研究


11.教師教學領導研究
回顧近十年來從事師資培育工作的點點滴滴,「學為良師、行為式範」的精神,不斷地指引著個人從事師資培育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十年的師培工作是我個人生命充滿豐富樂章的季節,因為經過一年教育現場學習的學生(實習老師)們,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溝通方式,與我分享他們個人走過教育現場獲得實用智慧的故事,也分享他們在這一年來的喜樂煩憂。「良師典範&教師效能」之教育現場實習一年的設計,是我給實習老師們的期許,也是一段檢證自己是否適良師的省思,更是生命理想與期望的驗證,希望陪伴實習老師們走過一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育實習的正面價值是在良師典範與教師效能的釀造,能夠春風化雨培育新良師,也成為他們給自己向內看向外看「學生→老師」化蛹成蝶歷程的省思札記,當他們與我分享及再次閱讀自己實習這一年的故事,他們已經由後設認知的歷程再次檢證自己是否適任良師,勇敢誠懇面對追求屬於自己生命的燦爛彩虹。
每年,大多數的學生們都從教育現場的學習良師成長的歷程,在這一年裡他們的進化階段可以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他們在七月進入現場,在身心靈須努力調適,面對人多事雜速度快的現場,通常會在「手忙腳亂上現場」的度過這一階段;但是經過用心請教前輩們的現場智慧,進步發展自己的能力到了「按部就班心不慌」;經由第二階現場智慧理解內化,探究現場前輩們在情境脈絡複雜之中仍能執著教育理念於「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的堅持,誠懇學習良師歷程達於「觸類旁通多變化」;藉由第三段現場智慧的統整建構教育現場的系統化知識,再經由熱忱地請教前輩們的智慧與技術,實習老師經過了一年的現場,大都能練就教學現場智慧之「駕輕就熟本菁華」,一步一步地邁向良師。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風潮之下,家長、學生及社會大眾對於教育品質與教育績效,產生高度重視與深切期許,舉凡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習內容、教師專業等議題,不斷被討論與檢視,教師專業發展再次受到重要關注。另外,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中,教師的工作是面對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績效,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責任,教師專業發展牽動著教師素質是否持續提升。因此,如果能夠透過「良師典範&教師效能」,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提升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而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師道精神再建構的參考。首先,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之師道精神的建構(詳如圖一所示)。並分別從:1.從教師效能塑造師道精神;2.從與成功有約來發展師道精神;3.從良師典範來建構師道精神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詳細全文參考:

1.陳木金(2006), 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

11-1.A Lesson for Principals: Put Instruction First

11-2.Skilled Leadership the Key to Improving

11-3.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11-4.Trends and Issue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10.課程發展領導研究

10.課程發展領導研究
2001年起台灣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已經在各國民中小學熱烈推動進行當中,但是對於學校如何實施的相關問題,仍然有許多疑難等待討論與解決,造成社會大眾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殷切關注與疑慮,成為當前學校行政研究最重要的熱門議題。不過,值得慶幸地在全國各地有許多學者專家(王明玲,民90;李玲惠,民91;李惠銘,民91;許添明,民91;吳家瑩、蘇麗春,民91;陳木金,民90;陳木金,民91;陳伯璋、盧美貴,民91;游家政,民91;顧瑜君,民91;饒見維,民91)自發地或接受邀請地進入學校現場默默耕耘,累積成功的學校本位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成果,以協助推動國民中小學進行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因此,本研究亦延續著學校現場的行動研究脈絡,期望透過系統化分析與探討,殫精竭慮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嘗試描繪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
分析教育部(1998)強調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具備人文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並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的健全國民與世界公民,作為「教學創新」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政策,其立意相當良善,也符應臺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民主素養的提昇、國際運作能力與科技運用能力教育的客觀需求。陳木金(2002)指出,藉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機制,強調在教學實施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讓學校發展具有特色的課程,培養教師的課程發展與實作能力,是學校領導者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重要力量。
詳細全文內容參考:
1.陳木金(2002),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

進一步研究參考網頁
10-1.Change culture: improving Curriculum Leadership

10-2.Basic Tools for Curriculum Leadership

10-3.Solid Leadership Key to Good Middle Schools

10-4.Curriculum Leadership Journal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5.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公共關係

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五:公共關係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透過公共關係之功能的發揮,有效結合學校之人力、物力、財力和其他的資源,以達成學校目標(張清濱,1988)。從特別權力關係而言,校長之公共關係的職責可從以下四方面指標進行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之校長作為:塑造學校的公眾形象、建立善意依存的基礎、統合大眾意見的功能、令人感到舒適的溫馨。
1、塑造學校的公眾形象:公共關係一種管理制度和經營哲學,也是一種人生的藝術,因為它能用來促進個人與個人、團體與個人以及區域與個人之間的協調和溝通。為了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來塑造學校的公眾形象,不同的個人和社會單位都要建立與維護相互之間的關係。現代社會正是由這些與日俱增的相互關係所維繫。
2、建立善意依存的基礎:公共關係是研究人群關係的工程學,它是建立在善意依存的基礎上,達成社會與人群合為一體的互動目的。學校是複雜的社會體制中一個縮影與社會各階層存有密切關係,因此他們必須彼此接近才得以發展。
3、統合大眾意見的功能:公共關係不只是宣傳,也是一種管理的機能,它具有統合大眾的意見的功能,使經營政策能符合公眾的利益。公共關係則是研究一個組織在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與其他組織、群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4、令人感到舒適的溫馨:學校之公共關係是在一個組織中全體人員如有溫馨、和諧的感受,即會令人感到舒適,這是良好公共關係的基本條件。學校的周圍有多群團體,而它們對學校也有各種期望。因此校長先必須調整來自外界的各種期望而發揮高度之經營技術與維持彼此間良好之公共關係。
一、主要參考資料:
1-1.顏麗琴(2001):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2.張文宏(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
1-3.胡英楗(2008):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
1-4.林孟慧(200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品牌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二、進一步閱讀參考資料:
2-1.George Pawlas's PR for PRincipals Archive
2-2.Public Relations 101: How-To Tip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2-3.School-Community Relations is Great PR
2-4.Reflective On What Makes Them Effective
2-5.Public relations (PR) is a field concerned with maintaining a public image for businesse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r high-profile people, such as celebrities and politicians
2-6.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is a key concept in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三、進一步閱讀參考網站:
3-1.PRSA:The Public Relations Society of America (PRSA) is the nation’s largest community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s.
3-2.The National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NSPRA)has been providing schoo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and services to school leader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the U.S. Dependent Schools worldwide.
3-3.The Mission of the Pennsylvania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is to strengthen and evaluate the leadership role of the school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 foster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its members, celebrate student and teacher achievement, and promote school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 support of education.
3-4.The California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Association (CalSPRA) is a nationally recognized leader in school communications with a membership of about 200.
四、學校公共關係研究的參考影音資料
4-1.Explorations in Public Relations: What is PR?
4-2.Public Relations Tips For School Districts.mov
4-3.Leadership in PR: Barbara Burfeind PRSA-NCC President
4-4.Betsy Myers - Respectful Leadership
4-5.Leadership Brand
4-6.Ian Goldin: Navigating our global future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1.學校領導者的肖像研究

所謂「混沌(Chaos)」就字義而言,其是指「一團混亂」及「難以預測」,充滿不確定與不規則。然而混沌系統動力學(Chaotic System Dynamics),就像流速變快的河水接近岩石,它會開始打漩並倒捲回來形成渦流(Vortex),它的行為模式是高度複雜非線性,過程總是崎嶇蜿蜒,充滿變數,必須仔細檢視分析才能發現其潛藏在無秩序中的秩序結構。
誠如「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一詞的創造者,Lorenz(1963)發表「決定性的非週期性流(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指出:天氣的決定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其研究企圖了解隱藏在混亂無序天氣模式中的秩序,蝴蝶效應是勞倫茲(Lorenz)本篇論文對混沌理論的重要貢獻,也是混沌理論研究學者引用次數最多的著作。另外,Yorke (1979)在「Metastable Chaos」指出:混沌最先傳來的訊息是不規則,若要和不規則打交道,勢必要了解其內容,才能找到規律性。」如同Hayles(1990)指出,混沌的涵義有兩個分支:其一是規律秩序的前兆及夥伴,而非與其對立者;其二是強調存在於雜亂現象內之潛藏的規律和秩序結構。
對照學校領導研究的發展趨勢,詳如圖1所示:從科學管理學派、人群關係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組織理論學派、混沌理論學派的核心內涵,誠如Hayles(1990)指出:當今的學校領導者必須具備混沌系統的能力才足以因應其工作,因為混沌是強調存在於雜亂現象之內潛藏的規律秩序結構,因為雜亂現象之內隱含有「奇異吸子」(strange attractors),進而啟動運作「混沌系統」。
因此,本文嘗試混沌理論的觀點來進行研究,期望能如同Curtis(1990)指出:當我們將「混沌」應用到許多領域時,會比前一種觀點產生更美好的結果,受到此一觀點影響,許多研究者進而發展出「力的性質」,吸引一個系統的元素,產生了混沌系統的模式特徵,並強調存在於雜亂現象之內藏的規律秩序結構之美,探討分析混沌領導與學校革新。以下嘗試著歸納混沌系統動力的特性,從1.混沌理論對學校領導的啟示;2.MASTER混沌領導模式對學校革新的啟示、3.CREATE混沌領導模式對學校革新的啟示、4.ACTION混沌領導模式對學校革新的啟示,探討混沌領導與學校革新,作為豐富中小學校長學校領導研究的參考。
全文參考:1.陳木金(2006),混沌領導與學校革新。

2. David Cameron: The next age of government

3. Barack Obama: Strong Leadership on Education

相關參考資料:
1-1.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Urban School Leaders

1-2.Lead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Michael Fullan.

1-3.New Leaders Trains New Principals

1-4.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

1-5.The School Leadership Series is a set of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s for the licensur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superintendents, principals, and other school leaders.

1-6.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Michael Fullan Six Secrets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


回顧學者專家對於「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之論述,國內外相關案例以及臺北市優質學校之推動經驗,首先從臺北市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四大指標:「知識管理指標」、「e化管理指標」、「品質管理指標」及「績效管理指標」之內涵進行論述,並加以統整歸納;其次,從知識管理指標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e化管理指標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品質管理指標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績效管理指標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進一步說明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的指標,找出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作為校長經營優質學校之參考。綜合而言,校長如能掌握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四大指標:知識管理、e化管理、品質管理及績效管理的內涵,進行規劃、執行、評估及省思,透過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四大指標的具體實施策略,可協助學校發展出一套優質學校之經營系統知識,即學校行政管理以知識管理的觀念為主軸,以e化管理為工具,在流程中重視品質管理,對於結果重視績效管理,總體表現即是優質的學校。
The Inspiration of Quality School for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Dimension for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tatement of the experts, the cases of overseas, 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quality in Taipei city. First of all, we discuss the content of the indicators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schoo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dicators, e-management indicators, quality management indicators,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dicators. Furthermore, we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quality school for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dimension for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which contains four indicators. We hope that this study could be the reference for quality school management. Sum up the discussion analysis result to the article. The principals handle these four indicators of quality school and they proceed to draw up, execute, evaluate, and reflect. In this way, it can help schools to develop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quality school manage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takes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a main axle, takes e-management as a tool, pays much attention to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and tak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garding the resul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which is above mentioned is the high quality school.
Keyword:
1.quality school 2.knowledge management indicators
3.e-management indicators 4.quality management indicators
5.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dicators 6.principal leadership
全文參考: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對校長領導與學校經營的啟示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14.臺灣的校長培訓制度


探討我國校長專業發展的模式,本文參酌鄭東瀛(1999)、林海清(2000)、洪梅炤(2003)、陳田雄(2005)、陳宏彰(2005)、李冠嫺(2007)等人之研究成果及陳木金與李俊湖(2006)帶領研究團隊,研究統整我國自1965年起由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至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6年辦理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至今之儲訓制度、課程等內涵,針對課程、制度、運作模式之整體規劃進行整理、歸納、分析,以期建構出我國未來國民小學校長儲訓之運作模式。對照Jones與Sparks(1996)在「effective heads of department」一書中,針對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指出成為學校領導者的儲訓圖像,包括:1. 建構學校領導者的圖像;2. 經由認同感、價值感與風格化來形塑學校領導者;3.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學校領導者等三個階段,以建構儲訓學校領導人才的知識系統。其次,關於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的建構,許多學者都提出相當具建設性的觀點來豐富校長專業能力的培養。例如,Tomlinson(1997)指出,師傅校長在幫助初任校長分析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及開展其個人的發展計畫,並支持初任校長從事新學校的組織分析及評鑑學校的表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陳木金(2001)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儲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校長學研究」的圖像。Hobson(2003)指出:1.協助初任校長解決他們的問題;2.扮演催化劑(catalyst)或是被用作試探意見之人(sounding board)的角色;3.為其他人力或資源提供連結;4.與新校長討論各種與學校經營相關的議題;5.為新校長提供解決的方法。Enrich、Hansford 與 Tennent (2004)指出師傅校長是提供他人有成長機會的專家,憑藉其對情況與事件的了解能增加管理者對實務工作的知識與經驗。再則,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之師傅教導模式,陳木金(2004)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方面,歸納師傅教導的學校領導實務訓練,幫助每位學校領導人才設定一系列的個人學習目標,並協助達成之,給予他們省思的時間,將之視為是這領域中的經驗成果,來完成學校領導人才專業知識的實務訓練。陳木金(2005)提出從混沌系統動力學觀點,構思設計師傅校長教導制度之ACTION模式的建構,其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師徒互動之中找到校長現場經驗知識活用,思考為各類問題的多元解決方案,其內涵包括六個基本步驟:1.有憑有據(According);2.依照程序(Consequence);3.合於邏輯(Translate);4.找到創意(Initial);5.推理發現(Outcome);6. 結論建議(Narrative),經由師傅校長教導提醒徒弟校長如何下判斷、做決定的領導能力,更有把握地達成學習目標,有助於培育校長們的勇於創新能力。
詳細全文參考: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相關研究參考
14-1. 陳木金、林孟慧:日本現代教育改革對校長學校經營的啟示
14-2.林明地:校長專業發展課程
14-3.何福田:校長的三不五應該
14-4.陳益興:校長專業三重視野
14-5.林文律:校長專業發展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