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7.校長的課程領導

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與實作,從深入了解並融入學生生活經驗脈絡之中,發展其認知結構與身心潛能的課程,並能設計符合個別化、適性化的課程,實現創新教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預期理想。例如,林殿傑(民88)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揚棄了知識獨尊的地位,排除了教師教材為核心的設計概念,而以十項基本能力為核心,主張以兒童生活經驗及生活應用能力作為課程教材、教法與評量的主要目標。因此,未來教育部對於課程教學的要求僅研訂評量準則,縣市政府訂評量辦法,學校自訂評量辦法之補充規定。所以,學校教師評量方式及命題原則,都尊重教師專業自主的決定,此也構成多元評量的基礎條件,傳統的紙筆測驗、觀察實作評量、學生檔案評量或參觀紀錄報告等多元化評量方式都可靈活運用,將提供教師更多的設計與創意空間,可依據教師的教學特色訂定評量方式,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踐創意教學。本著推動教學創新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試探精神,期望能更深入了解「九年一貫新課程實施之可行性」及「教育改革應該回到教育現場」的理念。八十八學年度上學期,筆者與台北市中興國小王景雲校長、黃遠台主任,福星國小張金調校長、張登貴主任規劃「中興、福星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策略聯盟發展模式的行動研究;九十學年上學期與台北市日新國小鄒彩完校長、張秀潔主任規劃日新國小學校的教師行動研究;九十學年度下學期參與台北縣平溪國中李玲惠校長、林月鳳主任領導團隊進行煤探主題的創意教學課程發展與實作。四所學校的全體教師分組的共同參與研究,利用教師進修的時間進行「課程統整與主題教學」的實施試探。在這幾次的行動研究中,我們大膽的以主題教學的型式,統整了課程的內容,學校全體老師以學年為單位,分組選定主題,以十大基本能力為指標,擬定課程目標,再以八大智慧、七大學習領域為範疇建構創意教學的課程概念圖詳如圖6-5,作為主題教學之課程統整,分工合作完成主題教學之課程設計進行教學。各學習領域的老師有的以協同教學的方式,有的則運用個別的智慧,從搜集教材內容、篩選、編排教材、編製學習單,安排教學活動流程,一步一步走來,發現原來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因為四校老師們為了深入探索課程統整與主題教學而共同研究的專注精神投入非常感動人,四校老師們以「分散智慧、集體睿智」共同彩繪一幅提昇教師專業能力美麗畫面,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踐創意教學。在這幾次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實作經驗,更深刻體會到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重要焦點,針對教師而言乃是在於「課程統整」與「主題教學」的兩大核心能力的加強。因為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理念強調「學習領域與統整教學」的課程設計,是藉由教師群或師生互動過程中,建構出課程統整的主題單元(月主題、週主題、年主題),再依教師專長進行教學,其教學歷程應彰顯協同教學(教學群team teaching)及合作學習型態與功能,促進學科知識與學童生活經驗相融合的效果。因此,傳統學科式、統一化的班級課表、教師個人的教學型態將產生改變,未來新課程將提供教師同儕互相研究、討論、對話的機制,對於班級教學型態可配合實際教學需要,彈性調整學期週數、每節分鐘數,以及年級班級的組合,俾利實施大單元的主題教學,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踐創意教學。因此,陳木金(2002)歸納分析學校課程發展領導的過程如下所述:從設計學校本位課程的緣起、學校願景分析、發展主題、確認關鍵能力、確認七大領域融入主題教學、發展教學活動設計,把「經驗統整」、「社會文化統整」、「知識統整」到「課程設計統整」的脈絡,透過以感性作材料、以悟性作範疇、以理性作判斷、以美感來呈現的過程,融合「story projects」、「hand projects」、「play projects」、「excursion projects」的教學設計進行創意教學的課程的發展與實作,作為學校領導者運用「共同演化」進行學校課程教學領導,建構一所高品質、高效能學校的參考。相關參考的文章及網頁如下:
參考文章:
7.從學校課程領導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7-1. Claremont School in Bristol, was praised for its "excellent curriculum" and "exceptional teaching".
7-2. Microsoft Chairman Bill Gates has famously called high schools "obsolete" and warned about their effect on U.S. competitiveness.

參考網頁:
1.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the Principalship
2.curriculum leadership is a proactive process
3.Successful K-12 Technology Planning
4.Curriculum leadership Institute
5.Curriculum Corporation publishes an innovative weekly electronic journal
6.Educational &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Resources
7.The Education Week On the Web
8. ASCD(美國教育視導與課程發展協會)

8.教育的哲學基礎

歐陽教(1985)指出,廣義地說,一部教育哲學就是一部教師哲學。教師哲學主要是寫給各級教師看的,從教育的規準、目的、價值、方法到材料內容之討論,無一不與教師素質的涵養有關。教育哲學也應涉及教師角色及功能的討論。其次,在教育哲學建立的重要性而言:1.教育學需以哲學為基礎(形上學與教育目標、知識論與課程及教學、倫理學與道德教育、價值論與教育實踐),教育過程許多概念都必須進行哲學思考;2.哲學學者可借助其哲學的方法及理論研究教育的問題;3.而教育學者亦可採哲學的觀念、觀點和方法來思索教育的問題。4.教育與哲學此兩者合流,形成一門新的學問─教育哲學。另外,教育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1.其研究取向包括教育概念與語言的分析釐清;2.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考與討論;3.教材與教法的哲學批判、不同派別哲學理論對教育理論的啟迪、教育與人生境遇的關係(情感教育、師生互動)、從事不同教育領域中各種學科的整合。就教育哲學的任務:釐清教育語言的使用與限制,連繫抽象理論與具體的教育問題間關係:1.教育目的的哲學分析。2.教育制度的哲學批判。3.教師專業形象的哲學反省。4.教育內容的哲學基礎之探究。5.教育結果評估的哲學考慮。相關參考內容及文章網頁如下:

第八章 教育的哲學基礎

輔8:道德教育與民主理想

8-1.愛的教育

8-2.夏山學校

8-3.Barren:希望工程的藝術

8-4.Huxley:美麗新世界(中文版)

☆Huxley:美麗新世界(英文版)

8-5.亂中求序-混沌理論的永恆智慧

8-6.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

8-7.全國教師會網站

8-8.電影名片討論:春風化雨Mr. Holland Opus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7.教育人類學基礎

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包括了人類發展與組織文化的研究,在人類發展方面:發展心理學,日語作「發達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之一。主要是研究人類成長發展過程的心理轉變。這當中包括了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差異、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以及當兒童有心理障礙時應當如何處理。許多理論觀點都試圖解釋「發展」是什麼。而其中最普遍的說法有讓·皮亞傑的發展階段論、利維·維谷斯基的社會關係論、以及資訊處理架構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amework)。在組織文化方面:組織文化學者Schein(1992)認為:組織文化是一種基本假定的模型, 由既存的團體在學習如何解決外部的適應與內部整合的問題時,經由發現、創造或發展而成。在基本假定奏效良久後,其可傳遞給新進人員,以利他們認知組織內外整合適應的問題,並予以確切的思考及覺知。Schein(1992)提出的組織文化定義包含了七項重要的要素與內涵:1.基本假定的模型;2.既存的團體規範;3.創造、發現或發展;4.外部適應與內部整合的問題;5.基本假定奏效良久;6.傳遞給新進人員;6.認知、思考與覺知。並且其指出運用組織文化可以解決組織中多變的現象。
相關文章及網頁參考如下:
輔7:全球化之本地化社區教育

7-1.天性與教養

7-2.天下:教育的美麗新世界

7-3.Golden:教師效能訓練

7-4.Brandy:簡愛 Jane Eyre

7-5.生物科技面面觀:人類基因圖

7-6.唐嘉慧(譯):玉米田裡的先知

7-7.希望人人都能快樂且主動的學習:全人實驗中學網站

7-8.電影名片討論:放牛班的春天

6.從學校校務發展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Lessem(1990)借用樹木做比喻,說明發展型管理有其「土壤」、「根」、主幹」、「枝葉」以及「果實」,實施發展型管理時,管理者重視人性與人本的「完全人」。其主要特色是當人、組織、周遭環境解決問題中皆可含蘊一股進化的力量及進化的特色:在發展的最初階段,這是一股成形的力量,以行為導向,人們因其獨立性而受肯定;在第二階段,是定型、建立常模的時期,具備理性的力量,人們因其可信任而受讚賞;在第三階段,有整合力,加進了一種足以提昇整體發展的元素,能包容先前階段的個人特質並提升人際互賴特質,將兩者合而為一,人們因與他人相互依存而受重視。以下分別從發展型管理的五大要素:1.土壤─自我實現的人文思想;2.根:採擷生物學與生態學的進化觀;3.主幹─因應組織變革的組織發展;4.枝─強化組織功能的全人化經營;5.果實─全方位的學習與創新,探討發展型管理的內涵,作為學校領導者勇於創新的學校經營與發展之參考。
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6.從學校校務發展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6-1. Town schools in top 10 improved

6-2. How to Build a Better High School

1.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2.Evaluate the School Improvement for principal

3.School improvement Role of Headteachers

4.Dr. Peter M. Senge : Develop learning Organization(Sol)

5.The School Improvement knowledge Base

6. Welcome To School Improvement Website

7.PCSD School Improvement Links

8.The Institute for School Innovation

6.教育社會基礎

Ott(1989)認為「文化」在人類學上的意義是指社會中的人群所培育出來共同價值觀、信念,及特有的行為模型;而組織本身常被視為一小型社會,存有文化衍生現象(culture-producing phenomena),因此「組織文化」所強調的重點,卻是經由組織的互動中所形成的社會文化(socail culture qualities)特質。Sathe(1983) 從人類學的觀點,將文化的定義分成為兩大類:一為文化適應學派(culture adaptionist),另一為文化觀念學派(ideational school)。前者著重於直接觀察一個群體內成員的作為,如語言、行為模式等;後者著重於群體成員心靈共同處之探討,如知識、價值、信念。 Smircich(1983) 認為從「組織文化」的不同研究課題,如泛文化比較、企業文化、組織認知、組織象徵、潛意識過程及組織來探討,有助於我們澄清組織文化的概念。
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
輔6:教育知識社會學的概念

6-1.天下文化(編):未來人才

6-2.李永平(譯):曠野的聲音

6-3.趙莒玲:鍾理和原鄉風景

6-4.Thoreau:湖濱散記(中文版)

6-5.挑戰未來─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

6-6.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文建會網站

6-7.共好教育

6-8.電影名片討論:Robert Zemeckis接觸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