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9.校長的學校文化塑造


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一切以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為主軸,就此而論,學校的人、事、時、地、物都與學習有關,學校的行政推動與教學事務,理論上應結合成為一體緊密運作,學校學習文化的研究顯現出其重要性。例如,林偉文(2002)從創造力學者Csikszentmihalyi的系統理論探討指出,學校教師的學習文化內涵可以從系統理論的觀點,歸納為:「領域知識的取得與內化」、「守門員的促進與抑制」、「個人因素」三層面,這些層面都受到教師所在學校組織文化的密切影響。就領域知識的取得與內化來說,學校文化是否鼓勵與支持教師學習,是影響教師是否投入學習活動的重要關鍵,也進一步影響教師是否能不斷的取得與內化領域知識。就「守門人」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經營者和同儕教師都是教師學習行為的守門人,因此學校組織文化對於教師學習所隱含的價值觀,都將影響組織中成員的價值觀與行動,進而促進或抑制教師的學習行為。另外,在全球化、科技化與知識經濟的浪潮下,由於知識的半衰期日益縮短,要如何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特質而轉型,組織的學習文化的研究,顯現出其重要的特性。如同Weister(2000)引述前奇異公司總裁Welch的箴言:組織能快速學習和迅速轉化學習成果為行動的能力是組織最大的競爭優勢。因此,期望深入探討學校學習文化的內涵及指標項目,乃本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的建構,並從「學校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間的關係來探討學校學習文化的效標關聯效度,作為「國民小學學校文化評鑑指標」建構的檢證效標,依據檢驗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全文參考:國民小學的學校學習文化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8.校長的教學領導能力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風潮下,學校本位課程、教師增權賦能課程與教學革新、教育品質與績效、等教改議題不斷被熱烈討論與檢視,教師評鑑的議題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許多教師專業團體也以教師專業自主為口號,藉以強化教師角色與形象的教師評鑑,爭取教師權益。然而就教育本質或專業倫理而言,「先專業發展、再專業自主」是一種教師評鑑研究的趨勢脈絡,也就是說要先具有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及專業精神,方才能要求享有專業自主權利。因此,有關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檔案管理、教師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題,都成為教師評鑑研究的相關焦點,值得更進一步的深入追踪研究。其次,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教師的工作面對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責任,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發展,持續教師素質的提昇,教師評鑑系統是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須進行保優策略之一。因此,許多大學校院也主動發展「教師基本績效評鑑」、「教師專業表現指標」及「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來確保學生受教的權利與品質;教育部目前正在規畫教師進階制度,將依教師「專業表現」及「專業成長」評鑑分級,薪資也依照級數給予,作為推動教師評鑑的積極回應。因此,就教育本質或專業倫理而言,如何創造教師專業發展結合教師評鑑機制的教師文化,規劃建構出一整體性、進階性、專業性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增能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提昇,確保教育素質的優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而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已是當前教育的關鍵焦點,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推動教師評鑑的參考。另外,對應學校績效責任、教師展現專業、學生學習成果等,近年來已發展出來的校務評鑑、課程評鑑、教學評鑑、教師專業成果與行動研究發表等措施的陸續開展,加上校園網路、資訊普及的推波助瀾,大量的教育革新與措施、豐碩的教學成果與研究、頻繁的教學訪視與評鑑,形成教學現場一番新的氛圍,瀰漫著教學成果的蓬勃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壓力,更彰顯了教師評鑑系統建構的急迫性與必要性。因此,如何透過統整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檔案管理、教師教學效能及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與成果,運用教師於平日進行「教學規劃」、「教學實施」、「教學評估」核心工作的教學檔案,不影響及干擾教師正常教學的進行,統整作為建構一套教師評鑑的檢證系統幫助教師,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努力的方向。
詳細內容參考全文:以教學檔案為核心主軸的教師評鑑系統建構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7.校長的課程領導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學校行政系統運作」、「三所學校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教師行動研究案例分析」,及「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改革的運作模式」,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經由「中興國小」、「福星國小」、「瓜山國小」三所學校教師之行動研究進行「規劃」、「行動」、「觀察」及「反省」,筆者試著歸納本研究發現,建構一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運作模式步驟如下:1.各校首先依據學校願景分析及課程統整之原則,建構主題教學的課程地圖;2.發展課程主題;3.確認關鍵能力;4.聯結七大學習領域融入主題;5.發展教學活動設計;6.使用八大智慧作為關鍵能力,從主題的中心向外擴張,將八大智慧與七大學習領域緊密地聯結在一起;7.使用經驗統整、社會文化統整、知識統整進入課程設計統整,設計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與活動,發展設計的「story projects」、「hand projects」、「play pojects」、「excursion projects」四大部份內涵,將教學活動設計串成一個有意義的統整與聯結,可以促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宏觀地了解統整核心主題理念,作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參考。

全文連結:從學校課程領導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6.校長的校務發展能力


急遽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及資訊科技化的深遠影響,有無數的教育改革與學校重整運動正在進行,並追求國際競爭下的全球化發展指標,賴以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如同Johannsen(2000)所指出的,近二十年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新世紀最突顯的問題就是急速的全球化。邁向新世紀,學校行政領導者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潮流及挑戰,自不例外地不假思索及直接引用全球化的發展指標,裝備學校經營的卓越,使能更有效地應付新紀元。但是,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民及民族間存有相當程度的隔離,存在著發展不同的文化特色以賴生存的問題,鄭燕祥(2000)指出引用全球化發展指標的教育改革,應注意到全球化、本地化、個別化三重化的相關的價值、知識、科技及行為規範的轉移、調適及發展的過程,切合本地所需,擴大本地不同人士的支持,獲得更多地區物質及人力資源,增強教育實踐的成效。發展型管理(Developmental Management)借用樹木作比喻,建立發展的生命樹,注意其「土壤」、「根」、「主幹」、「枝葉」及「果實」,在不斷遭遇危機、解決問題過程中,無論是個人、組織、周圍環境皆可含蘊一股進化的力量及顯現出一股進化的特色,是值得作為展望廿一世紀教育改革浪潮中的學校領導工作者能為與當為,建構一套從發展型管理研擬校長們學校經營的參考。
全文連結:從學校校務發展能力的培訓看校長專業發展

5.校長的評鑑與甄選


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波濤洶湧:教師會、教評會、家長會等組織促使教育決策權力的重組;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際化、國際化指引了教育的方向;教育鬆綁、學習權的保障、父母教育權的維護、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維護等理念搖擺著教育權利的平衡機制…,且學校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八十八年三月二日修正公佈之國民教育法第九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在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縣(市)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由縣(市)政府組織遴選委員會就公開甄選、儲訓之合格人員,任期屆滿之現職校長或曾任校長人員中遴選後聘任之。……」更引發許多現任校長的疑慮及對校長評鑑制度的期許,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教育改革主題。對照國民教育法第九條之修訂,以及我國當前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若能從法學理論之『特別權力關係』的原則,深入探討我國國民中小學校長之評鑑與甄選的問題,期能找出實施校長評鑑與甄選之重要問題與成因,利於教育行政機關推動教育改革政策,建構一套良質的校長評鑑與甄選制度。校長是學校組織的行政首長,如何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最妥善而適當的處理,以促進教育進步,達成教育目標來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國內學者林文律(民88)研究「校長評鑑」時指出:學校辦學的績效所指為何?好校長究竟何義?眾說紛云,但校長既然是一校之長即應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江文雄(民88)研究指出:校長評鑑的指標包含政策執行、教學領導、學校管理、人際關係、專業責任、學校特色六個構面十六個項目六十五個細項。梁坤明(民88)研究指出:以校務發展、教學提升、領導溝通、經費管理、安全維護、校園營造、生活輔導、社區互動八大向度三十四個指標一百個細目進行校長的評核。因此,校長領導學校績效的一些指標值得進一步研究,作為校長評鑑的各層面來進行探討。以下試從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看我國中小學校長的計畫、組織、管理、教學視導、公共關係等校長工作的評鑑。
全文連結:從校長評鑑與校長甄選看校長的培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