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3.教育領導者的性別研究

3.教育領導者的性別研究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始終認為校長是推動學校教育的關鍵人物,是領導者,也是許許多多教育政策的實踐者,對於學校的氣氛、設備的充實、組織的文化、教學品質的提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對全校一切事物負指揮監督之責,並且負責分配學校組織中的職務,確定各種職位的權限與學校活動的準則。過去由男性校長佔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很少對於校長的領導風格做比較深入的探索,可是近年女性校長逐漸增多,例如依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民國87年4月的統計資料,台北市女性校長,在小學有53位,佔小學校長人數的35.33﹪,國中有23位,佔國中校長人數的35.38﹪,高中職有14位,佔高中職校長人數的21.88﹪台北市女性校長在小學有53位,國中有23位,高中職有14位,總共有90位,顯示女性校長人數,已在校長總人數中,逐年增加,到底女性校長與男校長其領導特質在學校效能的呈現上到底有何差異,頗值得探討。 以下提供相關文章或論文作為研究之參考:

☆戴振浩(民89):國民小學男女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

3-1.Association for Gender Equity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AGELE) is to provide leadership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fusion of gender equity in all educational programs

3-2.Female,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


3-3.The Institute for Women's Leadership provides leadership training, coaching and consulting to women and men seeking to effect breakthrough change within their organizations.

3-4.Trends and Issues: Gender Role of the School Leader

3-5.Is a Woman What Harvard Needs

14 則留言:

yh 提到...

閱讀過Dr. Marie Latham Bush的研究文章得知,女性領導者之所以能成功,師傅引導及家庭支持兩者伴演了重要因素,另外女性領導者經常需克服性別 / 種族 / 缺乏師傅引導等困難,可見女性在擔任領導者時,比男性面臨更多的挑戰,而文章中女性校長也提及為了學生及教育本質,這樣單純的念頭與強烈的動機而非本身自我目標,一肩挑起重擔,也顯示出性別並非是有效領導的重要影響因素。

另外從女性主義看來,女性和女性經驗的無形化、邊緣化,是因為傳統研究在價值取向上就具有男性中心主義的色彩。是故伴隨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及性別平等議題逐漸被重視,有相關研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於生理性别,而在於社會性别,應該把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與社會文化建構的性別角色區分開來,也讓你我重新定位何謂性別?並再次審視思考性別與領導之相互關係。

Iris May 提到...

社會主流價值一直主宰著人類的刻板印象,讓人類下意識對各種議題進行武斷的衡量,例如女性比較適合相夫教子或從事非領導型的工作。男性和女性有沒有不同?從量的觀點來說,近年來生理研究已經證實,男女性的差異根植在基因、大腦結構的不同,這是實際存在的問題,然而我更相信個別差異,性別只是一個區別人類的向度,並非絕對的劃分標準,因此真實世界中也有優秀的女性領導人,例如柴契爾夫人, 呂秀蓮副總統或是行政組同學沈秀春董事長。女性主義行之有年,強力鼓吹男女的「一切」平等,我認為一切平等是女性被壓抑許久之後的強烈反撲,真正平等應是正視與接納差異,一位女性只要有能力有條件,像文章中的Diana Lam, 就可以挑戰教育局長的職位。玻璃天花板議題一直存在,女性和少數族裔這樣非社會主流的個人,在社會上要爭得主流族群的平等看待的確需要更加努力,期望人們建立平等觀念也真的需要時間,但不徨把它當成挑戰吧?我時常覺得當第一名很辛苦,前無來者後有追兵,目前是第二名的女性或少數族裔起碼有一個目標,雖然要苦苦追趕。

Adventure Ginny 提到...

關於領導風格性別差異的解釋,以性別中心模式觀點(Gender-Centered Model)探討,其原因在於男女兩性之間存在心理與行為不同的傾向,因而引發產生領導風格的差異。Hening 與Jardin(1977) 指出兩性差異是由於後天社會化所形成的特質而造就(Lewis & Fageson, 1998)。因此校長領導的「性別差異」不僅代表男、女校長不同的領導行為,更是顯示男、女校長因不同的社會化經驗、教育背景訓練與社會文化約束,造就在價值認同、個性表現、行事方法上的差異情形。
部分研究(Collard, 2001;Eagly & Johnson, 1990;Eagly et al., 2003),主張男女因社會性別差異所發展出不同的性別角色才是真正影響其領導風格之因素,Gutek與Morasch(1982)指出性別角色對個體的影響更甚於組織。即使是擔任相同的領導職位,男女兩性領導者所表現的領導行為仍會受到性別角色相當程度的影響,呈現部分不同(Eagly et al., 2003)。

部分研究指出校長領導存在著某些性別差異。女性校長較傾向促進權力觀點,視自己授權者,藉由權力分享以經營學校團隊(Shakeshaft, 1989)。利用獨特的網狀溝通網絡,與學校每一位成員進行直接互動的雙向溝通,建立適當和諧的互動關係(侯怡楓,民88)。並以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進行學校管理(Eagly, Karau & Johnson, 1992)。而在校務決策型態層面,女性校長較男性校長傾向民主式決策方式,鼓勵成員參與決策制定過程(Shakeshaft, 1989),即使是面對組織衝突,也能以一種全員參與決定的方式,解決問題以達呈雙贏局面(Smith, 1997)。此外,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女性校長也較男校長更面臨著角色衝突的困難。
某些學者(Loden , 1985)提出「女性領導」(feminine leadership)一詞,代表大多數女性領導者所擁有的獨特領導方式,藉以區隔男女兩性不同的領導風格。所謂的女性領導,其中心概念為權力分享與養育觀點。因此女性校長傾向以合作、授權、鼓勵部屬參與的形式領導學校,利用充分的溝通,激發學校成員個人成長,與學校成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Loden, 1985;Shakeshaft, 1989;Smith, 1997)。
研究探討領導中的性別議題,並非只藉由男女性別區隔領導風格,強調男、女校長領導行為的不同,製造另一種性別刻板印象,追求性別的特權以僵化男性與女性的領導方式,而是歡迎兩性以一種非獨占(彈性多元)的方式進行領導 (Fitzgerald, 2003)。主張認同男、女校長個自不同的特質,並善加運用各自獨特的優點與專長。為學校領導者增加一種新的領導方式的認識與選擇,以達成有效能的學校經營領導。就如同Singleton(1993)所言:好的領導者應視本身特質挑選適合的領導方式運用於情境中(Cubillo & Brown, 2003)。

Fashion Girl ── 孟慧 提到...

文章中提及的兩位女性校長都認為她們會扛起重擔不是為了長久本身的目標,其中提到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ir desire to help children」
原來她們的動機一開始就是為了學生,不論是什麼性別,都必須有一個強烈的動機支撐他們
的領導地位,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差異仍是由「個性」而影響,就我的觀點,大部分女生的
個性會比男生來得謹慎,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教師認為女校長所控管的事務要比男校長來得細
微,文章中也提到因為大家對女生比較尊敬,因此在女校長門下做事時,執行起任務就會比
較用心,因此性別多少會影響角色的詮釋,雖不敢說會不會影響績效成果,但是在許多方面
仍會有因性別帶來的差異存在,我們所要學習的是,

如何學習異性領導時的優點,並且去除我們本身性別的領導瑕疵?

也許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組成領導者小組,共同分享男女校長應該學習與改進的地方,
不管差異何在,校長的最終目的必定是為了我們的莘莘學子,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

belleza 提到...

在教育領域中,大家都熟知領導的重要性,也能頭頭是道的說出教育的目的,然而,領導者的性別和種族卻會影響到下屬對其的觀感和認同感。誠如文中Bush與Lam都曾因為性別的因素導致他人對其負面的評語,產生強烈排斥感的刻版印象。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他們是否確實做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與教育目標的躍進?若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無法將焦點著力於教育本質與目標?我認為著力於教育的進步才是最為重要的,亦如Bush與Lam只是希望能幫助孩子發展,為教育盡心力。

因此,性別與種族似乎不是那麼的重要,應屏棄執著於哪種工作適合男性與女性,只要有能力幫助教育目的的達成、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力與促進其學業成就,就是有效的教育領導者。至於刻板印象,則有賴教育與社會的力量與共同努力,以逐漸抹去其偏誤我們思考痕跡。

herobilly 提到...

性別平權大概可說是現今社會最重視的議題,在近幾年的努力下,女性的工作權也越來越受到保障,而若以教育的觀點來看,以往傳統的觀念總認為校長或教育行政的工作較適合男性擔任,因此鮮少看到女性校長或行政人員,但今日,女性擔任校長及行政人員卻已是相當普遍。
在本文中,Bush以其本身同時身為女性及少數族群(非裔)的身分,來探討這樣的情況是否會遭遇到雙重不平等的待遇,從本文中,可發現幾個很有意義的省思。舉例來說,有人會質疑女性來進行領導,是否有能力去處理較「硬」的問題。另外,當一位女性校長打算打造一個全是女性的行政團隊遭拒時,她也提出,但以往若有全是男性的行政團隊出現時,卻沒有人會質疑此現象。
由此文中可了解,雖說美國已可算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家,但對於女性領導,社會普遍還是會有疑慮,認為女性領導與男性領導會有所不同,這或許必須追溯回性別刻板印象來探討。其實筆者認為,現今新時代的女性已是非常具獨立性及主見,在行政能力上也不輸男性,甚至能更勝之,如何擅用自己的獨特性及優勢來進行領導,或許是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啟航 提到...

其實女性校長可善用女性優勢特質扮演恰如其分的多重角色,在溫和中帶有堅持以發揮優質的領導作為,同時研究也顯示女性校長的領導風格有以下幾點:(一) 重視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二) 喜愛分享與教導(三) 鼓勵授權與參與(四) 合作與互惠的互動型領導風格(五) 傾向採用合作的衝突管理策略(六) 重視直覺與良好溝通(七) 善於生活規劃與時間管理(八) 重視專業成長與生涯規劃。(九) 全觀而多元的思考方式。同時也可發現女性領導者較關注聲音的表達、和部屬溝通形式,也較能細膩的察覺到別人的需要,傾聽尊重他人、講求人和。

目前我國台北地區也有越來越多女校長的趨勢,所以可以考慮建立女性校長交流的平台,請具有實務經驗,表現良好的女性校長擔任講師,分享自身成為女性領導所遭遇的困境、優勢及解決之道,讓女性校長有機會互交流。同時在校長遴選過程中,從遴選委員的組成、遴選辦法的訂定、遴選過程的實施,都應注意是否有提供兩性校長平等的機會,應以領導能力而非性別來做遴選參考依據,希望未來的教育界將有更多元化、異質性的聲音產生,以促進教育的多元性。

Melody 提到...

傳統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使得女性在職場常常受到不公平對待,遭受有形無形的壓制,倘若又身為一個領導者,部屬的不信任、質疑、不尊重等表現,亦使女性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常常受挫,一般而言,女性領導者於領導成員時與男性領導者相較,往往付出更多心力,更需克服許多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桎梏。

根據Bush的研究指出,女性或少數民族的教育領導者遭遇的問題有:其部屬認為他們是女性,因此女性領導者應該比男性領導者更努力工作,此外部屬對他們的期望也較高,但面對他們的態度卻較不嚴謹,亦即女性領導者較難建立權威。

校長性別並非影響學校發展或學校經營方向的因素,在倡導方面,學校教育人員應去除先入為主的觀念,接受每位校長有其獨特的領導特質,並強調校長的專業進修能力以充實領導內涵與特質,不分性別、種族皆以促進學校效能為目標。

TONY 提到...

美國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不外是即將出現第一個黑人總統,或是女總統?雖然Barack Obama以及Hillary Rodham Clinto都只是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之一,但種族和性別的話題,卻帶來不少的話題,因為這將牽涉到不少美國未來的領導風格,以及民眾的期許。
性別在教育領導領域上也有差異存在。如文中Bush所訪談的女性教育主管認為性別和種族對於職涯的某些地方仍有影響。Bush自己也認為性別問題比種族問題更讓她在職場上受到一些否定。文中Lam也認為對於女性似乎有更高的工作要求標準。鄭茱月(2002)研究也發現國小女性校長因性別偏見而遭受質疑處境困難,甚至在遴選時遭受拒絕,在各方面都必須比男校長付出更多心力。
鄭茱月(2002)同時也發現在女性校長追求生涯發展的歷程當中,另一半的態度是支持但不鼓勵,有些甚至反對,不像文中的Lam得到家中大小的支持,這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或是抽樣不同所致,由於目前找的文獻不多,仍待討論。
林芬英(2002)調查研究也證實一般職場上的女性領導者,其工作哲學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興趣」、「使命感」與「自我實現」,和文中Lam和Robles認為管理非原本的目標,而是他們期許幫助孩子,後來自然的延伸才成為主管相似。林芬英(2002)也發現,研究個案中的女性領導者的工作時數都很長,六個受訪者中,有五位受訪者工作時間長達12到15小時,甚至有高於15小時的工作經驗,顯示和文中Lam認為女性主管被期許工作需更努力的認定也有相似之處。顯示無論在一般職場上和教育領導上有些共同的特點。

參考文獻
林芬英(2002),女性領導者領導特質與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茱月(2002),台北市國小女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中重要他人及關鍵事件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資料出處: Female,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http://www.educationworld.com/a_admin/admin/admin217.shtml

funnyching 提到...

面對多元化的社會,以及女性意識的抬頭,在教育場域中,女性校長的人數逐漸增多;然而,因為「性別意識」的作祟,對於女性校長的領導,多數人依舊抱持著懷疑甚至是抗拒的態度。易言之,一位女性校長儘管有崇高的教育抱負,有開放的領導風格,她仍舊要面對性別刻板印象的挑戰。此外,女性校長更要面對身負學校管理者、教師教學領導者,以及學生家長等多重角色的衝突;顯見,女性校長要比男性校長面臨更多的挑戰。

女性校長在領導管理學校方面,除了要克服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歧視外,更需要尋求女性領導的角色典範、社會與家庭的支持,甚至是組織成員的鼓勵與支持,讓自己有信心以發揮其領導,實踐其教育藍圖。

我想,在這多元化的時代,應突破傳統的性別刻板限制,教育領導者只要有擁有專業能力與願景,不管是男是女,皆能發揮其領導風格,領導學校組織實踐目標。

提到...

過往,傳統社會賦予男性與女性不同的評斷標準和社會期待,昔日更是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迷思,普遍認為女性所應扮演的角色便是發揮本能,為夫賢妻,為子良母;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之下,不僅女性就學是個屈指可數的異數,更遑論以女性身為領導者了。

如今,民風開放,思想遷移,人們開始重新定位兩性角色,企圖尋求兩性之平衡。於是,兩性就學之比例逐步拉近,踏上職場之路的女性亦不在少數,更有些是兼顧家庭和工作的職業婦女;在思潮的開放和反思之下,女性逐步跳脫傳統社會禁錮的框架,成為重要的發聲體,甚至是成為學校中、團體中的領導者。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對於兩性平權的議題仍在碰撞、探索的階段,並未趨於穩定,以致於女性校長(或領導者)在工作職場中會被賦予許多迥於男性的期待、看法和挑戰,例如:女性校長過於柔軟,難以具備領導者應有的魄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領導風格的差異應該來自於個人特質之不同,絕非單純以「兩性」這把刀所能一分為二的,以此框架女性校長和男性校長所具備的特質、能力有欠周延。換個角度思考,領導本就是因為不同的特質、能力形塑出不同的風格,若是女性校長能夠發揮獨有的特質,例如:溫暖、細心、具包容力等,不也能塑造出不同的學校氛圍嗎?

領導者絕非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每個領導者都有自己的領導哲學、風格、態度──不論他或她。我想,社會若能給予更多的彈性、更糢糊的既定印象、更多的支持與包容、更公平的看法,女性校長也能遊刃有餘的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

showx2 提到...

每每談到領導者的圖像、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時,腦海中會不會不免浮現男性領導者的模樣與作風?會不會不禁覺得,男性總是比女性擁有較強的領導能力與較好的領導特質,而總是較容易成功?

從古至今,領導者的性別比,也確實是男性佔多數。然而,當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女性意識逐漸抬頭,女性領導者逐年增加的趨勢也正告訴我們,領導場域並非只是男性翱翔的天空,而該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界線與框架,體悟到女性只要有同等能力、有心、有責任、兼具兩性特質的領導風格、有適當的領導楷模(男、女性皆可為其楷模)、良好的社會與家庭支持,一樣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人,帶領組織團隊、帶領整個學校邁向成功。

因此,現今身處於開放而變動的環境中,以學校場域來看,實不該再讓社會化與性別角色期待影響了女性校長領導能力與特質之形塑,而應給予其彈性的發展空間。同樣地,大環境不只要落實性別上的平等權,也應摒除在種族、社經地位及文化上的沙文主義觀,而給予少數族群同等的機會才是。

Unknown 提到...

Delisio這篇文章提到在美國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教育主管的趨勢,而女性主管的養成之路與男性不同,女性當上主管是因為職業的延伸,可以付出更多心力去幫助孩子;而男性多半是以管理職為目標。另外,女性在當上教育局長之前多數擔任過小學的校長,這點與男性不同。女性要當上教育局長這類主管職,根據本文所引用的研究資料,亦師亦友、以身作則、以及家庭的支持是她們成功的要件。

但我對於Delisio這篇文章的觀點並不是很信服,第一點,此調查結果來自美國,美國本身就有種族歧視等不同的複雜的社會問題,且此文並未說明調查研究以及抽樣的方法,研究結果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是否可推估美國以外地區是有待證明的。第二點,本文的研究中提及女性當上主管是因為職業的延伸,而男性多半是以管理職為目標,個人認為這是社會期待以及養家活口的問題,不能以偏概全認為男性的野心大就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管理特質與能力才是重要的關鍵。最後一點提到亦師亦友、以身作則、以及家庭的支持是當上女性主管成功的要件,我認為這並不是女性特有的成功關鍵而是男女主管都需具有的必備條件。


我認為主管是男是女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主管有沒有管理特質以及有沒有能力,把自己限定於性別的角色對男對女都是不利的。男性女性在特質上確實有不同,去除不當的性別歧視問題,把管理與績效做的好不好歸咎於性別問題,個人認為那是替失敗找藉口而已。

Lucifer7788 提到...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08年1月最新公佈的「教育類性別統計工作推動情形」報告顯示,在我們所關心的女性一級主管與校長: 95學年女性國中、小校長均占26%;到了高中、職女性擔任校長一職者減為16%;至大專校院階段全國163所大專校院中更只有12所校長為女性(7.4%),96學年更減為11位,其中大學校長僅有4位(公私立各2位),其餘7位為學院與專科校長。
  全台灣近百所的大學,校長為女性的學校竟然只有個位數字,看到性別落差如此大的現況,實在可以提供我們不少的省思,從近來巴西(Brazil)保障國會1/4女性議員及北歐國家董事會中的女性比例與人民的信心指標(天下雜誌,2007),實可以為今日的校長培育提供省思:以能力為選材導向,女性校長的存在不僅只為平等的表面效度,也為了人盡其材,國家發展,女性氣質的領導者也能經營出卓越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