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13.策略聯盟建立研究

13.策略聯盟建立研究

評析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管理方式,例如,從「產學合作」「小校合併」「學校轉型」「社區總體營造」中可略見策略管理的概念。從「家長教育選擇權」的風潮中,可見教育市場化的影響。以「產學合作」為例,是來自資源互補的思考,「小校合併」有規模經濟的概念,以「學校轉型」而言,是學校評估環境變化,以變革使學校經營重生,觀照學校經營。社區總體營造更是將社區、家長容納做為教育伙伴和資源共享。企業中的策略管理,其經驗理論指引學校實務的方向,其策略性思考,和主動認知環境的精神,使學校效能有所增進,其效率、競爭力、步調更是學校的借鏡。綜觀學校運用策略管理是有跡可循,然而目前仍缺乏一套有系統的策略規劃和慎密的市場分析。相關參考文章或網頁如下:

☆林易蓉(民90):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3-1.The Strategies of a Leader

13-2.Community Coalitions to Restructure Schools.

13-3.The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 (ISLLC), organized by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was formed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model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for school leaders.

13-4. Collaboration: The Prerequisite for School Readiness and Success

13-5.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小學教育經營之可行性

13 則留言:

Adventure Ginny 提到...

在現今倡導學校追求差異化,以創新經營學校品牌形象的教育潮流中,國民小學校際競爭態勢,呈現組織間策略聯盟的「既競爭又合作模式」。而一般學校的策略聯盟方向較多傾向資源整合樣態,例如:研習的師資、經費與辦理單位的整合;學生活動的活動參與、承辦單位、場地及經費等共同責任分擔;亦或是連結成群組學校,共同參與或規劃特別教育(政策)方案。而聯盟的形式除了平行(同類學校層級)連結外,縱貫銜接(跨類學校層級)的形式也相當常見。
以現場實務觀點來看,國民小學實施策略聯盟主要具有下列四項功能:一、相互分工藉此發揮互補作用,強化學校組織體質。二、加強教育經驗傳承,帶動多元參與,提昇組織適應力。三、促進資源整合,發揮經濟效益,降低學校經營成本。四、加速組織成長,提昇組織競爭力,強化學校教育品質。
以資源整合角度而言,策略聯盟可以為學校辦學資源引進活水源頭,對於學校教育品質之提升,頗具助益與意義。但在實際作為過程中,卻仍有其原則需要學校領導者關注,如:一、策略聯盟目的與核心須以教育目的為依歸,一切作為均以學生受教權益為終點考量。二、策略聯盟的過程,更要落實組織內部的經營,回歸學習型組織,帶領學校成員團隊共同齊心向前。三.重視虛擬策略聯盟,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日益進步,不僅讓人際溝通創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在空間上也創造出無限延伸與跳脫時間限制;學校領導者可以藉助網路平台的發展,讓策略聯盟效能更加發揮。

yh 提到...

教育政策與措施須隨著社會急遽變遷做轉變,首先學校的辦學型態、組織結構、行政管理、教學方法、班級經營、甚至升學管道等,在觀念與作法上也會隨著改變。
在學校教育本位化之後,學校因地理、人文背景的特殊性,勢必要透過區域性社區之間的聯盟,才能發展學校特色與提昇競爭優勢。因此,學校教育的運作與實施已從中央集權轉移到地方分權,學校本位管理與社區的聯盟更是必然的趨勢。
台北縣瑞芳區國民中小學,為因應九年一貫教育變革,鄰近學校也紛紛相互結盟。「策略聯盟」的觀念與作法,似乎不再是企業界改造的專利,已經滲透到教育階層。台北縣境城鄉差異極大,為便於行政管理之需要,乃依地理區域將學校劃分為九大區,其中瑞芳區包括瑞芳鎮、雙溪鄉、貢寮鄉、平溪鄉四個鄉鎮,共同特徵是位處山區或是海邊,就學人口普遍稀少,絕大數為小型學校(6班)。
當面對一波一波接踵而來的教育改革,特別是「九年一貫,教學創新」的教改浪潮出現,瑞芳區國中小學為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運用企業的策略聯盟理念,依據地理位置與學校屬性,以及校長特質等因素做考量,分別組成平溪、東北角、瑞芳、海山四大策略聯盟。為使「依山、傍海」的學子能在新世紀的舞台也有精采演出,這些聯盟主要作法,一方面積極建置網路營造學習無障礙校園,運用資訊科技力量,以「數位機會」扭轉「數位落差」,縮短城鄉差距;一方面積極相互聯盟,發展「校群」團隊概念,集結團隊力量改變先天弱勢環境。希望自己學校成長,更希望整體區域的教育水平提升。
平溪策略聯盟(平溪、菁桐、十分國小)的組成,即因共同教育理想而積極結盟,並非為特定的課程改革所做。三校規模與地緣相近,各具辦學特色,教育理念也相近;在互動上除九年一貫課程以及教師進修為明確的合作目標外,其餘則較為鬆散與彈性,各校間仍保留很大的空間自行成長;不希望因為結盟而失去應有的努力與辦學風格,如此將會減低學校未來的競爭力。
實際作法如下:
一. 相互分工,強化組織體質
主要是透過教學分工,以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我們曾在兒童節共同舉辦平溪鄉歡樂元年慶祝活動、在杜鵑盛開的春天舉辦音樂藝術饗宴、在畢業前夕舉行籃球三對三鬥牛比賽、在參與全縣國小學童運動會上輪流籌辦事務工作、每月輪流主辦教師進修活動、相互協助領取區務轉發之各項物品等。在分工過程中減輕工作壓力,也從中相互學習彼此辦學經驗。
二. 經驗傳承,加速組織成長
主要作法在於因應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菁桐國小第一年起即參與試辦九年一貫課程,並經過長期相互對話,完整發展出許多學校本位課程經驗以及瞭解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作法;平溪與十分國小第二年才加入試辦學校,為拉近平溪鄉學子整體教育水準,特邀請菁桐蔡校長以及教師團隊規劃,並擔任講師帶領其他兩校教師進行相關課程研習;有效將教學經驗傳承,有助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與落實,同時,減輕因為不瞭解所衍生的恐懼與抗拒,更有助於組織氣氛的凝聚。平溪與十分可謂站在巨人肩上前行,加速組織快速成長,而菁桐則因為經過分享而獲得更多省思。
三. 資源整合,發揮經濟效益
結盟除了分工減輕教學負擔外,就是將有限的教育資源作整合與分享,讓人力或物力或財力的資源獲得最大發揮。如前面提及的音樂會共賞、藏書票展覽三校分享、三校高年級學生一起參與法律教育講座、一起走入社區舉辦藝文活動,未來將整合各校本位課程,成為平溪鄉最真實的鄉土教材。
四. 互補作用,豐富學習內涵
十分有舞獅社團、有關於平溪人文的多媒體簡報、鄰近十分瀑布與大華壺穴以及十分老街;菁桐蘊藏豐富的鄉土文物、校園景觀優美、教師團隊穩定、緊鄰石底煤礦博物館預定地與日據時代太子賓館以及菁桐老街;平溪校園生態豐富、校園網站生動、擁有直牌輪舞龍隊與直笛隊、緊鄰孝子山與平溪老街……,三個學校各有特色以及各擁有特有的社區文化資源,彼此有互補功效,將可豐富平溪學子的學習內涵。

策略聯盟的省思
「追求卓越,提昇品質」,一直是教育努力的方向。是故,建立一所有效能的學校,提供每位受教者最佳的學習機會,成為學校教育研究與改革之重點所在(吳清山,民87)。源自企業的「策略聯盟」,近年有被教育界逐漸廣泛引用的跡象,其目的在於藉策略聯盟之功能提昇學校辦學效能;然而,企業的策略聯盟最終目的在於增加利潤,學校則並非營利單位,是否也能一體適用則有待教育上的研究。下列提出幾項看法供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 策略聯盟並非萬靈丹
策略聯盟只是教育的手段並非教育的目的;同時,策略聯盟只是提供教育改革有關善用團隊與資源的一種選擇;不能因此作為教學分工的依據,否則將導致依賴性或是選擇性教學。教育服務的對象是人,需要全方位發展其人格,不能像企業為求競爭力可作分工,單獨只生產某項產品;老師與學校也應具備培養全人教育的能力。
二. 回歸學習型組織
一所學校的組織文化與教師效能,關係著學校效能,這是需要長期營造無法速成、無法複製;因此,當進行策略聯盟的同時更要落實組織內部的經營,學習型組織的作法是帶領團隊向前的重要方法。
三. 重視虛擬策略聯盟
自從網路出現顛覆許多傳統的想法與作法,不僅溝通上創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在空間上也創造出無限延伸與跳脫時間限制;運用共有的網路平台,將策略聯盟所發展的知識經驗作管理,或是透過網路快速溝通的模式更有效傳遞訊息,讓策略聯盟效能更加發揮。
參考資料:
林建棕--學校效能新主張~以台北縣瑞芳區學校策略聯盟為例
林麗婷--策略聯盟對學校經營體制與策略改革上的意義

Fashion Girl ── 孟慧 提到...

隨著全球化以及國際化的趨勢,我國在擬定教育政策時往往會借鏡於各國教育政策實施之有效成果,而「策略聯盟」即是其中之一,除了商業界之策略聯盟趨勢,教育界之學校策略聯盟愈受關注,也漸漸增加這方面的研究與討論。

策略聯盟是藉與理念相近的組織相互合作、結盟,擴大規模或互補長短,使參與策略聯盟的組織,能提升彼此能力,並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吳清山、林天祐,2001)。聯盟可以是小學與小學間、小學與大學、大學與大學、學校與民間企業等等,皆是為了能透發揮合作力量,使聯盟該方皆能將資源擴充、提升效率,換句話說,亦即利用結盟的方式,發揮結盟成員的優勢及長處,皆達到彼此的組織目標與遠景。策略聯盟的方式對學校發展可從研究得知,是利多的,文章中即提及可以增加校際間合作而良性競爭、使得資源共享、促進組織間彼此學習與改進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思考,策略聯盟亦必須考慮到地理環境位置,偏遠地區學校雖可與他校或其他組織策略聯盟以建立彼此的優良品牌,但是因位處偏遠,使否結盟的對象局限,反而加深其與都市學校間的競爭落差?但是大致來看,策略聯盟帶來規模經濟的效益可提高策略聯盟的可行性,藉由「學校策略聯盟」趨勢更能滿足各學校需求,使學校更加健全成長。

Lucifer7788 提到...

在以往的教育領域上,校長被要求以教導型領導者(instructional leader)的主導角色,不同於今日的扮演協助者(facilitator)的輔助角色,而本文中所探討的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係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基於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一種合作型態,其中包含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關係

Unknown 提到...

如同此篇論文的標題社區結盟將會重新改造學校結構。此文說明結盟與和會不同之處,例如請客座演講、提供示範或是設備等這些都是合作不是結盟。結盟就定義上而言需要有些結構上的改變。結盟是由共享特定議題承諾的委員會成員或是個人所組成。本文提到結盟的優點之就是團結力量大,能一起面對單一學校所不能處理的問題。但結盟因為牽涉重新改造學校結構,所以也會引起摩擦,這是其缺點。至於如何形成結盟The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1991)建議以下幾個步驟:召集一群有代表性的委託人一起討論渴望的變革;重視那些是學生應該知道的以及學校如何幫助他們學會;鼓勵這些代理人觀察學生上課的情形;以及發展結盟組織的願景聲明。至於如何管理與維護結盟關係,有幾項因素要注意:及早參與、解決在地問題以及有效的溝通。

不過結盟關係的維繫真的不容易,例如圖書館有電子期刊聯盟,各大學圖書館參與其中一起聯合訂購一些電子資料庫,以壓低資料庫使用費用,但大校與小校的資料庫使用人數差異很大,有些資料庫是只有少數學校會想要使用等等問題都會產生摩擦,而經費問題更是令人頭大。結盟方式有很多種,但我個人覺得結盟的團體中的成員大小規模要類似才行,或是規模較大的成員有照顧其他較小成員的使命感才有可能成功。團結力量大雖是老話一句,但的確很受用,共勉之。

Community Coalitions to Restructure Schools / By David Peterson - del Ma
http://eric.uoregon.edu/publications/digests/digest088.html

TONY 提到...

策略聯盟最主要有幾個好處,一個是獲得更大的資源及能量,一個是讓學生儘早進入及瞭解社區活動。
Thomas、Thomas與Stuart(1989)指出,要建立聯盟,有幾個技巧,包括吸引學生家長到校做一些特別的事情、製作一些活潑的志工活動、開放學校進行社區活動、讓學生參與社區活動、持續建立活躍的公共關係活動等等。
無論國中小,或是高中大學,最常見的聯盟是和附近社區的結合。小學較常和社區鄰里建立的是愛心商店、長青學苑;並和家長建立志工媽媽、說故事媽媽、交通安全導護等關係。國中、高中、大學則較偏向服務性社團的活動,如關懷社區老人、育幼院、偏遠部落等等。技術學院或大學也常與鄰近工商業園區進行產學或建教合作等最後一哩(Last Mile)的聯盟關係。
除了上述這些策略聯盟外,也有小學校的結盟方式,如聯合採購、資源交流、師資互換、組織學習的方式(施祐吉,2004)。由於入學生員的減少,技術學院目前積極實行的,是和高中職進行策略聯盟。技術學院提供高中職學生可先行在技術學院實習或上課,於未來可抵免學分。對於技術學院而言是保障入學生的來源及品質,對於高中職而言則是保障學生升學的出路。
但無論是校園和社區的資源共享或是聯盟,老師的抗拒心理、家長的排斥、或是校園安全和維護等預期風險和問題都需先想辦法克服才行,而且許多的策略聯盟都需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只求收穫不求付出是不易踏出結盟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Thomas, John; Thomas Hart; and Stuart C. Smith. "Building Coalitions." In School Leadership: Handbook for Excellence, second ed., edited by Stuart C. Smith and Philip K. Piele. 272-90. Eugene,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989. ED309 516.
施祐吉,2004,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小學教育經營之可行性,台灣教育,第627期,第47-50頁。
資料來源:
http://eric.uoregon.edu/publications/digests/digest088.html

funnyching 提到...

學校的形成不在於它是個封閉的教育單位,學校的建立應重視與周遭環境、社區之間的互動;校長不再是單純的行政領導者,他肩負教學、課程、學習等多方領導重任,他更應該是推倒學校與社區之間那道隔閡之牆的人。校長要將視野放廣,必須體認到要達成學校願景,要促進學校效能,不是透過學校內部的力量即可達成,更需要有學校外部等多方力量的輔助;也就是說,社區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學校與社區之間確實存在著聯繫,學校培養人才回饋於社區之用,社區提供資源給學校進行教育培育;透過學校與社區之間的聯盟,促進學校面對挑戰進行重組,發揮校內、校外的多元力量,結合校內教育者的教育知能,以及校外社區多元豐富的資源,達到共享資源、共享權力、共享責任。

創造學校與社區的聯盟,必須有完善的溝通平台,保證雙向溝通無障礙,並減少衝突;此外,聯盟成員之間具有穩固、結實的合作,不再分你我,共同為了學生而努力,以提高學校教學績效。

目前台灣所推動的「社區有教室」,即重視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關係,將社區各種可能潛在資源作為學習的材料,發揮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學校不再是封閉的系統,與社區進行結合、聯盟,發揮更大的效能。

Melody 提到...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影響,企業組織紛從單打獨鬥的形態轉為策略聯盟的經營模式,藉由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結合,尋求共同的策略目標,並藉由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手段,彼此降低成本與風險,以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保住一席之地,策略聯盟已成為世界所有組織的發展趨勢。所謂策略聯盟是指一群人或組織結合起來形成夥伴關係,為特定的目標投注心力,共同創造有利的條件進而達到互利共生的目標。
不僅企業組織能透過策略聯盟達到互利共生的目標,學校組織亦可藉由策略聯盟與社區、其他學校組織或社會機構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發展區域性特色並提昇學校組織績效,尋求出路與生機。其優點如風險分擔,當學校成員面臨較嚴重的問題時,將不必獨自承受,可由與其他成員一同承擔,如此,可擴大學校可以承擔的風險。此外,策略聯盟的互補作用、資源整合、多元參與,亦能強化學校組織的抗壓性,提升學校的適應力、競爭力,以創造最佳的學校效能。
儘管策略聯盟能提升學校的整體效能,但策略聯盟仍有其缺點,須避免聯盟內的組織產生摩擦,因此在推動策略聯盟時,學校也應配合加強充實組織內部實力,落實組織的內部經營,才能避免組織間發生衝突所造成的各種傷害。

showx2 提到...

策略聯盟起源於企業組織之間為了突破困境、維持或是提升競爭優勢而建立的短期或長期的合作關係,最終目的在於尋求彼此間的互補關係,使企業比較缺乏的部份,可以透過各聯盟間合作的方式加以強化(吳清山、林天祐,2001)。

將策略聯盟的概念運用於教育上的目標,即為教育機構在一緊密的合作體系中,透過參與聯盟之機構共享教學、研究與行政資源,聯盟對象彼此互相學習、相輔相成,並運用結盟夥伴的優勢與特色,達成提升彼此發展的競爭力,並共同塑造教育永續發展之願景。

近年來,教育市場自由化、國際化、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政府加入WTO後,大陸與國外知名教育學府將陸續登台,處於國內、外教育多元開放、自由競爭的洪流中,台灣的學校機構更有採行學校策略聯盟之必要。而以學生學習福祇為最大考量下,透過學校內、外部資源的衡量與互補性,學校與社區、地方特色的聯結,學校與學校間的共同合作關係,將可促使學校組織的改革與創新,除讓學校走出去,也能讓豐富多元的資源得以為學校注入新泉源,藉以達成學校永續經營與發展的目標。

未來,教育機構與教育機構間,以及與非教育機構間伙伴關係的建立,應仍有相當大的探討與發展空間,而如何讓已建立的策略聯盟機制不淪於形式,且能不斷革新,則有賴教育機構與聯盟伙伴用心思量與經營。

Iris May 提到...

經濟學是一門將資源做最有效能力利用的科學。當學生人數減少,與其他學校合併共享資源,是維持運作與規模考量下的可能措施。合併雖然可以節省行政支出、擴大資源,在考慮合併可能性之前,我認為文化是最基本考量,兩個組織成員若不能有接近的思維,資源共享傾向帶來衝突,反而挫折競爭力,例如BENQ合併西門子就是一個案例,我不特別清楚細節,但是重視個人權益德國及看重集體之意的台灣思之間,要彼此適應可能使組織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在學校合併上,教師必須在假設、運作、關係上做結構改變,這些初始的適應調整,校長必須主動釋出善意給予傾聽。合併之後權力如何運作,例如哪些事物分校可以自行決定,哪些事務必須先與校本部協調,如何協商,溝通管道如何運作,例如誰是對口單位,都必須要事先談好一個雛形再慢慢調整。雖然合併有須多好處,但進行整併的過程必須是體貼、開放、仔細、願意接納各種可能性,整併才能成功。

啟航 提到...

策略聯盟定義為兩家或兩家以上為達成共同的策略目標,藉由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手段,彼此降低成本與風險,提高競爭優勢而締結合作的一種契約關係。學校採取策略聯盟方式,可共同發展區域性特色並提昇學校組織績效,其主要功能(郭維哲,2003):
(一) 互補作用,強化學校組織抗壓力:學校彼此間的策略聯盟,期能透過學校間不同型態的策略聯盟而獲得效益,降低經營成本,以解決發展上的問題。
(二) 多元參與,提昇學校組織適應力:提供多元型態的發展策略,有助於學校發展的觸角多元化,並透過共同的參與,形成堅強有力的學校專業團隊。
(三) 資源整合,降低學校經營成本:透過策略聯盟能有效整合資源,增進效率,並能防止資源的浪費,達成資源共享與發揮最大效益。
(四) 建立品質,提昇學校組織競爭力:集眾人之力發展的成果,能去蕪存菁,發展出高品質的策略,能有效提昇學校組織的競爭力。

學校透過策略聯盟的運作,形成新的組織體系,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共同合作,改善組織的缺失。學校策略聯盟的形成因資源依賴、目的不同、地理環境、發展程序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的無非是要取得更優勢的發展空間,提昇學校的競爭力,讓學校得以永續經營與發展,因此無論是相似或相異的背景因素,一旦聯盟形成,就必須透過對話與溝通來進行整合,以達到雙贏。其次,最重要的是在選擇策略聯盟的同時,若能將學校間文化相容性、過去合作經驗、資源互補性一併考慮進去,而學校教師藉由聯盟的機會,不斷彼此激勵、分享與對話,並增強教師目標承諾的能力與人際溝通的能力。

提到...

過去學校辦學是屬於閉鎖式、權威式的,學校手握教育的主導權,「關起門來辦學」之景況屢見不鮮;但隨著民智之啟蒙,家長和學生不再只是被動的「受教」,隨著少子化問題的出現、家長教育選擇權風潮的蓬勃發展,學校開始意識到「競爭力」、「推銷」的重要,「產學合作」、「小校合併」、「學校轉型」、「社區總體營造」等策略聯盟管理的方式成為學校尋找出路、提升競爭力的最佳途徑。根據林易蓉(民90)的研究指出,策略聯盟具有降低經濟成本、共享資源、促進校際良性競爭、達到組織學習效果等效益,透過確立目標願景(學校文化與本質、教育夥伴理想)→環境分析(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與威脅的分析)→形成策略(選擇策略優先順序、成本效益分析)→執行策略→評估策略的模式歷程,逐步達成策略聯盟的願景。
  進一步分析現況,不僅都會型學校面臨招生人數逐年遞減的壓力,對於許多位於山之巔、水之涯的偏遠小校而言,這種壓力更是他們無以掙脫的切身之痛。偏鄉學校依山傍水,囿於居民人口外移的問題,招生人數不足一直是學校領導者的噩夢,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然而乍聽到老師說「全台有30%-40%左右的學校規模小於六校以下」,心裡還是不由自主浮現一個大大的驚嘆號。對於偏鄉學校而言,如何吸引就學人口成為他們最大的挑戰,然而「吸引子」的選擇則有賴學校領導者的智慧。雲林草嶺國小是一個值得學習與探究的典範,草嶺國小雖然也是一個袖珍型的偏鄉學校,但是卻擁有非常完整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社區意識,而他們也充分發揮優勢,擬訂策略,由全校老師、行政人員共同推動特色課程,結合在地文化,發展自己學校本位的特色;此外,學校也與社區資源結合,共推深耕閱讀教育、生態解說等活動,帶動社區的整體發展;甚者,草嶺國小與鄰近幾所偏鄉小校進行策略聯盟,進行課程的延展。
課堂中,老師分享大屯國小的辦學經驗,其落英繽紛的美麗景致令人屏息,其領導想法的細膩和周延更是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歡「以成就自己的心來成就他人」和「專注表現掌聲自然會來」這兩點,前者呈現出領導者應有的大氣度與成人為美的寬闊胸懷,後者則展現出領導者謙卑的努力精神。我想,身為教育領導人員應窮盡己力學習這兩種精神與態度。
  偏遠小校雖然有其生存不可避免之劣勢(地處偏僻造成交通不便、人口外移等),卻也有都會型學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豐富的生態景觀、充足的教學資源、理想的師生比例等),如何發展優勢而彌補不足之處,以創意學校的經營策略增能發展、豐富本地發展、接軌全球發展等,實是偏鄉小校和現代都會型學校都必須面對的考驗,也是學校領導者不可推諉之責任。

belleza 提到...

受到國際化的趨勢影響,教育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為確保教育機構的有效經營與招生學生,教育機構與學校紛紛模仿企業機構為對抗競爭激烈的市場而結盟的策略聯盟。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標的組織結盟一同合作努力、互補長短、有效整合資源與共享資源、人員流通、降低營運成本、提供顧客更多元選擇和服務、共同分擔風險、以及保有自我特色,以提升彼此的能力,而獲得最大利益,卻仍可保持其獨立自主性。
台灣加入WT0後,必須對外開放教育市場,面對國外學校招生的競爭壓力下,國內學校如何發展自我特色,提升競爭力,適當行銷,以獲得顧客的青睞,增進自我的競爭優勢,以在教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不被淘汰,成為相當重要且教育人員十分重視的議題。國內學校可適當仿效企業界行之有年的策略聯盟的教育策略,與社區或社會中其它機構建立策略聯盟,以增進更多資源的注入,發展學校特色與多元化課程、教學,讓學生成為最大受益者,亦成為學校行銷最佳代言人,有助於學校的多元發展與永續發展。
英國的「教育行動區」與「姊妹學校」之簽約都是策略聯盟的例子,對學校的助益都相當大。然而,在進行策略聯盟有幾點必須注意,如組織建立共同願景、加強聯盟間人員溝通管道、持續進行組織人員間的專業進修等,可有效不斷提升組織內部之專業能力,並可降低組織與聯盟間的衝突。因此,學校善用組織聯盟特性與優點同時,亦須注意可能產生之問題,預先提防與因應之,使學校因策略聯盟而獲得更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