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14.臺灣的校長培訓制度


探討我國校長專業發展的模式,本文參酌鄭東瀛(1999)、林海清(2000)、洪梅炤(2003)、陳田雄(2005)、陳宏彰(2005)、李冠嫺(2007)等人之研究成果及陳木金與李俊湖(2006)帶領研究團隊,研究統整我國自1965年起由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至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6年辦理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至今之儲訓制度、課程等內涵,針對課程、制度、運作模式之整體規劃進行整理、歸納、分析,以期建構出我國未來國民小學校長儲訓之運作模式。對照Jones與Sparks(1996)在「effective heads of department」一書中,針對學校領導人才的培養與訓練,指出成為學校領導者的儲訓圖像,包括:1. 建構學校領導者的圖像;2. 經由認同感、價值感與風格化來形塑學校領導者;3. 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學校領導者等三個階段,以建構儲訓學校領導人才的知識系統。其次,關於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的建構,許多學者都提出相當具建設性的觀點來豐富校長專業能力的培養。例如,Tomlinson(1997)指出,師傅校長在幫助初任校長分析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及開展其個人的發展計畫,並支持初任校長從事新學校的組織分析及評鑑學校的表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陳木金(2001)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儲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校長學研究」的圖像。Hobson(2003)指出:1.協助初任校長解決他們的問題;2.扮演催化劑(catalyst)或是被用作試探意見之人(sounding board)的角色;3.為其他人力或資源提供連結;4.與新校長討論各種與學校經營相關的議題;5.為新校長提供解決的方法。Enrich、Hansford 與 Tennent (2004)指出師傅校長是提供他人有成長機會的專家,憑藉其對情況與事件的了解能增加管理者對實務工作的知識與經驗。再則,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之師傅教導模式,陳木金(2004)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方面,歸納師傅教導的學校領導實務訓練,幫助每位學校領導人才設定一系列的個人學習目標,並協助達成之,給予他們省思的時間,將之視為是這領域中的經驗成果,來完成學校領導人才專業知識的實務訓練。陳木金(2005)提出從混沌系統動力學觀點,構思設計師傅校長教導制度之ACTION模式的建構,其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師徒互動之中找到校長現場經驗知識活用,思考為各類問題的多元解決方案,其內涵包括六個基本步驟:1.有憑有據(According);2.依照程序(Consequence);3.合於邏輯(Translate);4.找到創意(Initial);5.推理發現(Outcome);6. 結論建議(Narrative),經由師傅校長教導提醒徒弟校長如何下判斷、做決定的領導能力,更有把握地達成學習目標,有助於培育校長們的勇於創新能力。
詳細全文參考: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相關研究參考
14-1. 陳木金、林孟慧:日本現代教育改革對校長學校經營的啟示
14-2.林明地:校長專業發展課程
14-3.何福田:校長的三不五應該
14-4.陳益興:校長專業三重視野
14-5.林文律:校長專業發展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