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18.危機管理策略研究


危機的種類固然很多,但丕論是屬於何種性質的危機,及早發現癓兆絕對位居首要,因此建立危機的預警機制極為重要。有早期警訊偵測系統的公司了解大多數的危機與災害都有跡可循,可指示現在或未來危機管理的方向。危機管理的主要目的,即在增強組織預判危機的感應能力,務其做好事前防範亞作,見微知漸,未雨綢繆。徐士雲(2001)研究校園危機管理理論及運作方式,及目前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現況分析,並調查國小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及危機處理表現的關係。其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為主,以了解校園危機管理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危機預防與準備的內容、目前學校的運用方式,及校園危機處理的相關理論、運作方式等。根據文獻分析和調查研究之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其研究調查對象為台北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抽取72所學校為樣本,共發出720份問卷,實得有效樣本為554份,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透過平均數、百分比、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一、 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現況上,以加強環境設備以從事危機預防與準備最受教育人員的認知與肯定。
二、 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五個向度之表現上:在計畫組織方面,以設有危機處理小組或緊急事件處理小組的情形最多;而以訂定校園禁地管制辦法者最少。在環境設備方面,以在學校必要處所或通道上設有監視統或警報系統的情形最多;而以於校園禁地(死角)設有警告標示或上鎖的情形最少。在溝通網絡方面,以建立緊急電話聯絡網之情形最佳;而以學校與新聞媒體保持開放且密切的關係之知覺較低。在法律責任方面,對於涉有法律責任時,能勇於面對法律責任之知覺較高;而以設有危機處理方面的法律顧問或可以諮詢之專家的情形較為不足。在教育訓練方面,以能適時教導學生緊急事件處理常識之知覺與行動較多;而以定期或不定期針對不同危機情境舉辦教師在職訓練之情形最少。
三、 國民小學在危機處理的現況上,以領導與支持在危機處理上最受教育人員的認知與肯定。
四、 國民小學在危機處理的四個向度之表現上:在組織運作方面,以學校危機處理人員對受害者家屬給予妥善的慰問及協助之情形最多。在領導協調方面,以學校校長於發生危機事件時主動爭取家的諒解與支持情形最多。在公共關係方面,以讓受害人感受到學校對危機事件之處理具有誠意之情形最佳。在追蹤輔導方面,對於危機過後協助師生處理悲傷情緒的情況較佳。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在危機預防與準備和危機處理之表現上: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的表現上,以男性教師、學歷較高者、服務年資較長者、擔任學校校長或行政主管者,和中型規模的學校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上的表現較佳。在危機處理的表現上,以男性教師、學歷較高者、校長或行政主管,及中型規模的學校,在危機處理的表現上較佳。
六、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和危機處理的相關上,呈現顯著相關,顯示國民小學在危機預防與準備程度越高者,危機處理的表現越好。
七、國小現職教育人員在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得分高分組人員,其校園危機處理之表現優於中分組和低分組人員,而中分組又優於低分組,顯示加強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能增進危機處理的表現。
八、國民小學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對危機處理的影響上,透過典型相關分析,可知學校危機預防與準備越不講究計畫組織、環境設備、溝通網絡、法律責任、教育訓練,則危機處理在組織運作、領導協調、公共關係、追蹤輔導的表現愈低。
其根據前述的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定期舉辦教育人員校園危機預防與準備的研習活動,以增進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有關危機預防與準備的必備知識與技能。
(二) 逐步建立學校行政業務由專任行政人員擔任之制度。
二、對國民小學之建議
(一)建議國民小學考量學校教育人員背景與學校環境的特性,採行適當的危機預防與準備工作。
(二)適當調整學校教師輪流擔任學校行政工作,以增加教師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之經驗,並能對學校整體表現有適當之體認。
(三)學校危機預防與準備之工作,能加強法律諮詢的設置,使學校在進行危機管理工作時,更為順暢。
(四)在危機預防與準備上,藉由環境設備的健全,加強校園安全的維護。
三、對教師的建議
(一)資淺教師與學歷較低教師能與有經驗教師互動交流,並多參加研習活動。
(二)教師應對危機管理有較多之體認,能給予學生危機預防與準備的觀念。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方法上:以質性研究方式,深入觀察、訪談各校危機管理之實際情形,並分析其成因,與量化研究做一參照,則對此主題當能有更深入之了解。
(二)在研究架構上:未來若從事相關之研究,可在此架構上予以擴充整合。
(三)在研究對象方面:只以台北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為對象,未來若能增加其他地區之研究對象,則研究結果當更有推論性。
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徐士雲(2001):國民小學校園危機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1.陳木金(2004),趨勢領導理論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
2.Al Gore's new thinking on the climate crisis
3. Crisis of Capitalism, The Critique
18-1.Risk Management
18-2. The Fundamentals of School Security
18-3.Can Educator help at Risk student
18-4.Crisis Intervention
18-5.危機管理與學校行政領導

17.衝突管理策略研究


湯姆斯(Thomas,1976)把衝突視為一連串的動態的過程,每一個衝突「情節」(episode)是在前一個情節結束之後才產生的,而其本身結束時所產生的「餘波」(aftermath),又導致下一個衝突情節的開始。
潘怡秋(2002)研究「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間的 關係」,其研究除探討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的內涵及 現況,以瞭解因著不同組織成員個人變項與學校情境變項所產生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的差異情形之外,並進而分析各衝突發生原因與學校效能、各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 能之相關程度。其研究兼採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係以臺北縣國民小學之組織成員(校長、主任、組長、導師、科任教師、職員)為研究對象,並以「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內含基本資料、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問卷、衝突管理策略問卷與學校效能問卷四部份,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預試有效樣本79位,以因素分析、積差相關、信度分析,研究預試問卷的信度、效度;正式施測有效樣本451位,分別以描述分析、t考驗、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得到以下數項結論:
一、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衝突發生原因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低下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工作差異程度」最高,亦即「工作差異程度」為學校組織成員衝突發生最大原因;其次依序為「交流互動程度」、「資源分配情形」、「行政領導方法」;最低則是「學校目標差異」。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衝突管理策略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中上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接受共識」最高,亦即「接受共識」為學校組織成員最常採用之衝突管理策略;其次依序為「綜合統整」、「妥協折衷」、「綜合統整」、「逃離規避」;最低則是「委曲忍讓」。國民小學組織成員在「學校效能問卷」的總得分上,屬於中上程度,在各向度之得分中,以「校園互動氣氛」最高,亦即「校園互動氣氛」為學校組織成員認為表現最好之學校效能指標;其次依序為「社區關係」、「行政領導結果」、「教學課程安排」、「學生綜合表現」;最低則是「學校環境設備」。
二、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背景特徵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在「衝突發生原因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背景特徵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在「衝突管理策略問卷」上,均具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與學校效能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在各向度間亦多呈現負相關。亦即愈符合各項衝突發生原因,會導致學校效能的低落。
五、臺北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在各向度間亦多呈現正相關。亦即愈符合適宜的衝突管理策略,會導致更高的學校效能表現。
  最後,本研究擬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形成結論及建議,並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主管人員、學校教育工作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進一步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潘怡秋(2002):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陳木金(2004),校長專業套裝知識的解構與校長現場經驗知識的復活。

2.Paul Collier's new rules for rebuilding a broken nation

17-1.Conflict Management Skills

17-2.Conflict Resolution Programs in School

17-3.Conflict Resolution Education

17-4.Now stop bulling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11.教師教學領導研究


11.教師教學領導研究
回顧近十年來從事師資培育工作的點點滴滴,「學為良師、行為式範」的精神,不斷地指引著個人從事師資培育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十年的師培工作是我個人生命充滿豐富樂章的季節,因為經過一年教育現場學習的學生(實習老師)們,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溝通方式,與我分享他們個人走過教育現場獲得實用智慧的故事,也分享他們在這一年來的喜樂煩憂。「良師典範&教師效能」之教育現場實習一年的設計,是我給實習老師們的期許,也是一段檢證自己是否適良師的省思,更是生命理想與期望的驗證,希望陪伴實習老師們走過一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教育實習的正面價值是在良師典範與教師效能的釀造,能夠春風化雨培育新良師,也成為他們給自己向內看向外看「學生→老師」化蛹成蝶歷程的省思札記,當他們與我分享及再次閱讀自己實習這一年的故事,他們已經由後設認知的歷程再次檢證自己是否適任良師,勇敢誠懇面對追求屬於自己生命的燦爛彩虹。
每年,大多數的學生們都從教育現場的學習良師成長的歷程,在這一年裡他們的進化階段可以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他們在七月進入現場,在身心靈須努力調適,面對人多事雜速度快的現場,通常會在「手忙腳亂上現場」的度過這一階段;但是經過用心請教前輩們的現場智慧,進步發展自己的能力到了「按部就班心不慌」;經由第二階現場智慧理解內化,探究現場前輩們在情境脈絡複雜之中仍能執著教育理念於「事情要完成,原則要把握」的堅持,誠懇學習良師歷程達於「觸類旁通多變化」;藉由第三段現場智慧的統整建構教育現場的系統化知識,再經由熱忱地請教前輩們的智慧與技術,實習老師經過了一年的現場,大都能練就教學現場智慧之「駕輕就熟本菁華」,一步一步地邁向良師。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風潮之下,家長、學生及社會大眾對於教育品質與教育績效,產生高度重視與深切期許,舉凡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習內容、教師專業等議題,不斷被討論與檢視,教師專業發展再次受到重要關注。另外,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中,教師的工作是面對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績效,也同時面對著「典範變革」與「未來趨勢」的創新責任,教師專業發展牽動著教師素質是否持續提升。因此,如果能夠透過「良師典範&教師效能」,在教師教學的場域之中提升教師的專業表現,進而促進教育品質的提升,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作為我國師道精神再建構的參考。首先,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之師道精神的建構(詳如圖一所示)。並分別從:1.從教師效能塑造師道精神;2.從與成功有約來發展師道精神;3.從良師典範來建構師道精神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詳細全文參考:

1.陳木金(2006), 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

11-1.A Lesson for Principals: Put Instruction First

11-2.Skilled Leadership the Key to Improving

11-3.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11-4.Trends and Issue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10.課程發展領導研究

10.課程發展領導研究
2001年起台灣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已經在各國民中小學熱烈推動進行當中,但是對於學校如何實施的相關問題,仍然有許多疑難等待討論與解決,造成社會大眾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殷切關注與疑慮,成為當前學校行政研究最重要的熱門議題。不過,值得慶幸地在全國各地有許多學者專家(王明玲,民90;李玲惠,民91;李惠銘,民91;許添明,民91;吳家瑩、蘇麗春,民91;陳木金,民90;陳木金,民91;陳伯璋、盧美貴,民91;游家政,民91;顧瑜君,民91;饒見維,民91)自發地或接受邀請地進入學校現場默默耕耘,累積成功的學校本位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成果,以協助推動國民中小學進行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因此,本研究亦延續著學校現場的行動研究脈絡,期望透過系統化分析與探討,殫精竭慮為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嘗試描繪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
分析教育部(1998)強調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具備人文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及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並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的健全國民與世界公民,作為「教學創新」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政策,其立意相當良善,也符應臺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民主素養的提昇、國際運作能力與科技運用能力教育的客觀需求。陳木金(2002)指出,藉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機制,強調在教學實施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讓學校發展具有特色的課程,培養教師的課程發展與實作能力,是學校領導者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重要力量。
詳細全文內容參考:
1.陳木金(2002),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

進一步研究參考網頁
10-1.Change culture: improving Curriculum Leadership

10-2.Basic Tools for Curriculum Leadership

10-3.Solid Leadership Key to Good Middle Schools

10-4.Curriculum Leadership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