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17.衝突管理策略研究

17.衝突管理策略研究

湯姆斯(Thomas,1976)把衝突視為一連串的動態的過程,每一個衝突「情節」(episode)是在前一個情節結束之後才產生的,而其本身結束時所產生的「餘波」(aftermath),又導致下一個衝突情節的開始。相關參考文章及網頁如下:

☆潘怡秋(民91):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發生原因、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17-1.Conflict Management Skills

17-2.Conflict Resolution Programs in School

17-3.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was founded to encouragel fo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conflict management in family, organizational, societal, and international settings.

17-4.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Division supports research, teaching and practice in the areas of conflict, power and negotiation.

17-5.國民小學校長衝突管理之探究-三位國小校長的經驗談

1 則留言:

提到...

  生物的世界中,似乎永遠都避免不了衝突。植物為了生存空間而彼此競爭,動物為了食糧繁衍而你爭我奪;人類呢?人類的生活更是無處不存在著衝突的危機。衝突,肇始於人與人之間觀點的歧異;人是獨立的個體,想法和觀視事情的角度自然會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差距,尤其是當彼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之時,衝突更是在所難免。
學校運作中,行政團隊和教學團隊一直是兩個截然不同卻又唇齒相依的有機體,根據秦夢群(民86)研究指出,我國教育組織衝突產生的根源主要有二:學校官僚與專業團體的對立、角色扮演衝突;由於所處立場和主要工作內容之不同,以致教學與行政不時產生摩擦(例如:行政業務的推動需要很多數據的調查,但是這些調查事項卻又會在無形之中造成老師教學的負擔),甚而雙方的關係產生緊繃感,影響學校氛圍和校務推動。而除了教職員之間存在著衝突的可能性之外,「親師衝突」更是學校文化中必須審慎面對的危機。隨著家長參與教育的程度擴張,老師的教學不再是不可挑戰的權威,親師之間溝通不良,甚至出現衝突、紛爭的景況更是時有所聞。然而,「衝突」本身的存在並非絕對的負面,有時衝突的出現反而視溝通的契機,若能善加運用,並且處理得宜,衝突反而是關係之間的黏著劑,有助於彼此理念與想法的交換。身為學校領導者,衝突管理絕對是必學的一門課題。除了柔性溝通、理性思維等策略之外,「真誠的態度」、「耐心的傾聽」更是化干戈為玉帛的重要關鍵。
  正因衝突根源於彼此想法或期待的落差,更需要耐心傾聽雙方的聲音。許多衝突往往起源於溝通不良,剛開始或許只是一點點的小爭執,但是因為雙方未能角色互換,傾聽別人的意見,以致於衝突越演越烈,從原先的裂縫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因此,唯有深入了解彼此的看法,才能夠釐清衝突的根源,也才有機會能夠找出解決之道。而領導者在處理組織或成員之間的衝突時,則應該抽離自己的立場、想法,從衝突圈外看待問題,並且展現自己想要化解衝突的真誠態度,方能使發生衝突的兩者能夠暫時跳脫情緒,找尋解決問題的契機。
  衝突管理似乎沒有絕對成功的途徑,它考驗著領導者的應變能力和處事智慧,不要懼怕衝突,將每一次的衝突視為增長領導經驗、促進想法交流的良機,則衝突自然能夠發揮正面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