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建構


關於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的建構,許多學者都提出相當具建設性的觀點來豐富校長專業能力的培養。例如,Tomlinson(1997)指出,師傅校長在幫助初任校長分析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及開展其個人的發展計畫,並支持初任校長從事新學校的組織分析及評鑑學校的表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陳木金(2001)以學校經營實務之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及專業發展等五向度,來探討學校領導人才培養與訓練的實務內容,從學校領導管理系統知識儲訓的圖像建構分析,找出其信念系統、人的系統、組織系統、溝通系統及行動系統的學校經營知識,來建構「校長學研究」的圖像。Hobson(2003)指出:1.協助初任校長解決他們的問題;2.扮演催化劑(catalyst)或是被用作試探意見之人(sounding board)的角色;3.為其他人力或資源提供連結;4.與新校長討論各種與學校經營相關的議題;5.為新校長提供解決的方法。Enrich、Hansford 與 Tennent (2004)指出師傅校長是提供他人有成長機會的專家,憑藉其對情況與事件的了解能增加管理者對實務工作的知識與經驗。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之師傅教導模式,陳木金(2004)在學校領導人才實務知識方面,歸納師傅教導的學校領導實務訓練,幫助每位學校領導人才設定一系列的個人學習目標,並協助達成之,給予他們省思的時間,將之視為是這領域中的經驗成果,來完成學校領導人才專業知識的實務訓練。陳木金(2005)提出從混沌系統動力學觀點,構思設計師傅校長教導制度之ACTION模式的建構,其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師徒互動之中找到校長現場經驗知識活用,思考為各類問題的多元解決方案,其內涵包括六個基本步驟:1.有憑有據(According);2.依照程序(Consequence);3.合於邏輯(Translate);4.找到創意(Initial);5.推理發現(Outcome);6. 結論建議(Narrative),經由師傅校長教導提醒徒弟校長如何下判斷、做決定的領導能力,更有把握地達成學習目標,有助於培育校長們的勇於創新能力。
歸納研究者多年來研究心得,陳木金﹝2007﹞統整「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模式」之運作,可包含四大核心概念,分別為「專業培育(Profession)」、「實務實習(Intern)」與「師傅教導(Mentor)」及「博雅通識(Liberal)」的歷程,發展建構「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的專業發展模式」,協助有志成為國中小校長者,透過一系列專業的職前課程及校長實習,得以獲得校長任用資格且兼備校長職務所需的各項知識、心向與能力之一段長時期的、有完整系統規劃的校長專業核心能力開展。其內涵包括:1.專業培育(Profession):提供校長之角色職務專業化發展所需之知識、技能與心向的制度規劃,內涵包括校務發展、行政管理、公共關係、教學領導與專業責任。涉及校長培育過程中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包括:培育機構、時程、經費、師資、學習評量等。而專業培育制度的決定,牽涉到對於校長專業能力的認定問題,意即我們對於理想校長角色職務的圖像,會決定校長專業能力的定義,進一步地決定了校長專業儲訓制度的規劃。2.實務實習(Intern):係提供接受校長儲訓課程的學員,能具備學校行政事物運作之實務經驗,其內涵包括聽、說、讀、寫、做、唱、跳,以培養校長具有實務經驗之實習設計的內涵及制度規劃,是一種臨床實習,也稱為一種現場本位學習經驗。3.師傅教導(Mentor):係由資深優秀的師傅校長,帶領著實習校長學習如何擔任校長,使得師傅能將豐富珍貴的經驗與智慧得以傳承,其內涵包括帶人、做事、應對、溝通、身段、行動,師傅校長不僅傳授自己的經驗,且須謹記不能完全期待學習者複製自己的經驗,而是引導學習者去思考、去作判斷,學習如何作決定,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4.博雅通識:以大師講座辦理博雅通識課程,邀請學養俱優的學者專家進行專題分享,讓校長儲訓班的學員自然感受到經營學校的專業責任與精神使命,在傳統與創新間追求學校經營的穩定與發展、進步與創新,並透過綜合活動增強校長個人的知能,導引學校組織的發展,並透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之修鍊,進而強化學校組織因應變革與持續創新的能力。

全文內容參考:台灣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芻議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貫徹美感教育理念: 陳木金教授與政大結緣18年



【政大校訊記者曾盈瑜報導】「在80周年後,希望政大繼續朝經典智慧的百年名校邁進。」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陳木金教授毫不掩飾自己對政大的殷切期盼。從過去的總務長職務到現在的教發中心主任,陳木金教授一直秉持著「積極、正向、有希望、有理想」的人生觀,推動政大向未來前進。
時間回到95年,因應政大80周年校慶,時任總務長的陳木金教授在校長吳思華帶領下,同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一起著手繪製政大未來從校園硬體建設到教學研究發展的發展藍圖,同時種下教發中心成立的種子。隔年「教學發展中心」揭牌,以「建構教學精進環境、教師教學精進、學生學習精進」為三大階段任務,開始為為政大師生服務。去年陳木金教授借調至台東大學副校長的任務完成,98年8月起接任教發中心主任一職。從中心籌備之初就親身參與規畫工作的陳木金,帶領教發中心回顧3年來累積的工作成果,並再次檢視初衷、穩健前行。
「其實我從小的夢想是要當歌星。」陳木金教授笑著說。自小學習音樂、擁有帶領管弦樂團經驗的他,71年畢業於台東師專國校師資科音樂組,陳木金教授一度覺得國小音樂老師就是適合自己投注一生的工作,直到80年考取政大教育研究所,他才由音樂藝術之路走向高等教育與行政工作。陳木金教授辦公室中掛著多幅書法,多是同為書法同好的朋友、指導學生所題贈,一幅幅墨色斑斕皆蘊含著陳木金教授對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提醒和體認。自幼浸潤於音樂與美術的陶養,陳木金教授也將這些經驗結合研究與行政工作,在總務長任內確立了政大「一山二河五橋九院十景」的特色校景,在教發中心主任的工作上,陳木金教授更要將他的美學理論提升到「人」的層次,打造政大美好的「教」、「學」氛圍。
98年8月陳木金教授接任教發中心主任工作,同月推出教發中心電子報特刊,確立了中心電子報的單元化形式,以多元化內容吸引不同讀者群。藉由「教師傳習」、「教學新知」等單元協助教師達到「教學精進」目標,陳木金教授並期許教師們能以感性為材料、悟性為範疇、理性為判斷、最後以美感來呈現教師效能。而在幫助學生「學習精進」部分,教發中心以推動課業輔導員(Tutor)制度、舉辦學科高手講座、學習達人講座等方式,希望可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討論學問的風氣。教學助教制度(TA)則讓有心投入高等教育工作的碩博士生有「實習」教學的機會。
原以為自己會一直擔任國小音樂教師到退休,陳木金教授在當時任職的武功國小宋校長豐雄鼓勵下考取政大教育所。「生命的任務好像在冥冥之中就註定了生命的使命,人只要順應生命的使命去努力,就會發現生命的意義。」在教育所的學習歷程中,陳木金教授遇到了對自己影響至深的兩位老師,吳教授靜吉與林教授邦傑。82年9月並在當時文理學院院長林邦傑教授的引薦下擔任院秘書工作,從基層職位開啟陳木金教授在政大的行政工作生涯。累積至今近30年的不同工作經驗,陳木金教授與政大結緣18年,找出自己的一套工作哲學:以感性作材枓,以悟性作範疇,以理性作判斷,以美感來呈現,推動各項工作。陳木金教授表示,在單位主管的位置上,常需面對龐大未知的挑戰,因此需要一步步拆解問題,從「混沌→複雜→結構→系統→動力→運轉→簡單」的程序,找出事情組織的邏輯與運作動力,最後將任務背後複雜的運算過程隱去,用深入淺出的言語與提綱挈領的方式帶領整個團隊執行任務,達到「事情能完成,原則能把握,人和心情好,工作效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