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10.課程領導研究

10.課程領導研究

歐用生(89)指出:每一位老師都是課程設計者﹐每一間教室都是課程實驗室﹐每一所學校都是教育的改革中心。在九年一貫新課程教育改革政策中最值得注意的焦點是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提昇,因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向扮演著人才培育開發的工程師角色,教師教學專業成熟度發展的高低與教育革新目標的達成有很大關係。因此,可以推論「教學創新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即以為提高教師教學專業成熟度的著力點,以宣導說明會、教師進修研習、種籽教師培育、試辦學校本位課程研討、專業成長工作坊…等方式進行各項工作的推動,強調在教學實施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並依據課程目標積極培養國民所需的十項基本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教師課程統整與課程設計能力的提昇,教師能針對學生學習內容加以有效的組織與連續,打破現有學科內容的界限,讓學校發展具有特色且能夠使學生獲得較為深入與完整知識的學校本位課程。相關參考文章或網頁如下:

☆陳慕賢(民9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10-1.Cre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spiring and Empowering Your School Community

10-2.Basic Tools for Curriculum Leadership

10-3.The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stitute is a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works with school districts, consortia, service centers, state departments and other education agencies to provide training and leadership in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10-4.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10-5.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

15 則留言:

Fashion Girl ── 孟慧 提到...

校長已經不再只是行政領導者了,隨著時代變遷,教育領導與管理權力逐漸下放至各個學校,因此也愈來愈講求「學校本位」之觀念,這樣的情形使得校長除了要負責行政任務外,也必須與學校教職員們共同負責課程內容之編定與選擇。

學校系統中,教師專業與行政常常處於互不干涉之狀態,因此學校之結構多屬鬆散結合,校長必須適時掌握行政領導能力與專業教學領導能力,方得獲得兩方之支持,換句話說,校長必須要去了解、學習專業課程方面的知識,儘管不如教師們的教學專業,適時了解有助於提供教師們意見,亦能及時協助給予教師們教學資源,更能用心傾聽教師們對教學課程內容之意見,共同為學生營造有效學習環境,校長成為「理念的追尋及實踐者」、「系統的建置及營運者」、「知能的建構及散佈者」、「成員的領航及合作者」、「創意的推動及支持者」、「資源的整合及經營者」、「人際的溝通及協調者」、「成效的回饋及監督者」,成為行政管理領導專家亦成為專業教學領導專家,提供教育界成功領導模範!

Iris May 提到...

課程與教學的規劃與執行是學校最重要的事,為了追上社會的脈動,國家一直在持續推行教育改革。學校如何執行課程教學計畫,校長的決心與態度至為關鍵,研究者以學校改革的有無、以及回應外在政策的主動與否兩個向度,將學校分類,如果可以再加上實證研究的結果,就更能看出領導者的態度對政策執行成效的影響。但是我認為最難的是決定政策執行成效的評量指標,這個指標其實決定政策如何被落實,我看到的學校不多,但大部分都在辛苦的應付評鑑,例如一些學校的諮商中心,常常忙的是辦大型活動、座談會、心理衛生宣導,行政人員忙的是統計人數、照相存證、製作成果報告,一絡一絡的報告我其實不確定有多少人認真翻閱。量的評量指標被極致的採用後,形式主義這麼大剌剌的掛帥著,就像我們的政府不停的花錢跟不見得認識我們的小小國家建交,為的是邦交國數及聯合國票數。在這個令人有些無奈的狀態下,找出質量並重的政策執行成效指標可能是研究工作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TONY 提到...

除了中小學有課程領導的問題外,大學也有一樣的問題。
最近五年來,技術學院各個系所最近幾年極力推廣系科本位學程,並依據各校各科系所自行根據各科系所重點特色,訂定各科系所核心課程及選修科目。因此各科系所都極力敦請課程規劃委員規劃,以及聘請產、學界人士協助規劃與修正,以契合產業界所需,達到所學即所用的目標。
誠如個人所任職的技術學院,最近接受教育部訪視,被委員質疑課程規劃與學校願景不符。因為既然是技術學院,又強調專業化,為何學生畢業課程規劃沒有專業證照考試的輔導?既然強調國際化,為何沒有強化英文的學習,以及英檢畢業的門檻?強調人文素養,為何通識課程那麼少?選擇性不足等等。這都是學校整體課程規劃的不足所致。
許多技專院校的校級課程規劃會議,除了分配共同科目各科和專業科目的學分數外,就委由各系自行研訂課程,實際參與課程規劃很少。且無論校級或是系級的課程規劃會議都是以”搶課”為主,可以說幾乎沒有所謂的課程領導,因此課程領導者的任務就必須依據學校願景來規劃課程。其他如建構課程的架構、協助相關任務小組發揮功能,瞭解課程的規劃與實際實施的困難、檢視與修正課程等,也都是課程領導者的任務所在。

資料來源:
http://www.tmue.edu.tw/%7Estud/stud2/report-PDF/00-33/3301-07.pdf

Melody 提到...

許多國內外研究文獻已經歸結出學校課程領導對學校效能的重要性,尤其我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強調以學校本位為基礎發展出能代表學校特色的課程,校長在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文獻亦指出校長扮演的角色通常是課程領導的關鍵推動者,因此校長在推動課程領導時,往往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我國的課程改革往往是由上而下的模式,通常由中央規定辦理學校校長才會積極進行,面對教育現場中存在較為消極的校長,是否應全面辦理校長評鑑以提高辦學品質,是未來教育的努力目標。
學校課程領導除了校長是關鍵的推動人物,尚有所謂的改革第二促進者,也就是校長以外的學校相關人員,包括副校長、學校行政人員、教師以及教師會會長等,這些第二關鍵的重要人物各有其專業知能與領導能力,他們作為輔助、規畫、推廣、執行、評鑑等的角色,與校長相互輝映、相輔相成,沒有這些第二促進者的配合,課程改革就無法持續,因此校長與第二促進者的關係與互動狀況影響學校課程改革情形甚鉅,校長平時宜建立良好溝通管道,與成員形成良好互動關係,才能順利推動學校課程改革。
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文獻已整理相當清楚,最重要的是訂定課程願景和目標,發揮學習型組織的功能,由領導者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學習、成長,然而實務運作上面對的問題有如一道道高牆考驗領導者的智慧及耐心,但學校校長應建立團隊成員共同負擔績效責任的概念,將帶領學校改革的責任落實在每位成員身上,並非只是校長個人的事,因此最終也是最重要的理念是,學校的每一位成員能存有服務、不問辛勞、積極合作的心態,共同為學校的課程發展而努力。

showx2 提到...

隨著社會變遷、科技發達與教育改革思潮之影響,校長任務愈加繁重、角色愈加複雜,傳統單純肩負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早已不符時代潮流之需求,必須有所調整及改變,才能有效勝任校長領導工作。值此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之際,更加突顯校長課程領導和教學領導之重要性,而成功有效的校長,不僅要能有效處理學校內部的行政、教學及課程事項,也應做好學校外部的公共關係,以爭取社區及社會的支持與資源網絡。

「沒有教學與課程的行政運作是空的」,因為校長徒有行政領導長才,卻無教學和課程知能,則學校也許很有效率,卻不一定能反應在學生學習身上;「沒有行政支援的教學與課程實施是亂的」,因倘若校長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課程知能,卻無行政領導長才,則學校行政運作將趨於混亂,如此一來,便無法實現學校教育目標。因此,行政領導、課程領導和教學領導三者便不可各自獨立與分割,也不應有所偏頗,而需維持於相互統整的狀態,以有效發揮校長領導之成效。

然學校課程領導者除了校長此一關鍵的推動者,尚包含以學校其他重要相關人員所組成之改革的第二促進者。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聲浪中,所有的學校課程領導者同時需以更多元的角色共同面對新任務的挑戰,並以理念的追尋及實踐者、系統的建置及營運者、知能的建構及散佈者、成員的領航及合作者、創意的推動及支持者、資源的整合及經營者、人際的溝通及協調者、成效的回饋及監督者為己任;從評估情境、成立及運作任務小組、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發展課程架構及設計課程方案、解釋與準備實施課程方案、實施課程方案、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修正到維持與制度化等任務中得到回饋與改進的契機。

據此,筆者認為,校長身為學校靈魂人物,以其行政領導知能帶領學校相關重要人員實施教學領導、課程領導時,便需以學生學習權益為核心,以學習型組織為架構,帶領成員以系統思考為本,達成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分享願景等目標,並以統整為動力、以學校特色為基礎,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並建立知識庫,促使全體成員用心與真誠面向學校,並且不斷地省思與學習,以達成有效能學校之理想。

funnyching 提到...

以往學校課程的進行有一套準則可依循,而國立編譯館所編輯的教材更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說,每個學校所進行的是統一的、制式的課程,而校長只需負責行政上的領導。教育改革的聲浪,權力下放的結果,學校針對自身的特色與需求,發展自我的本位課程,因此,校長所肩負的不再只是行政領導者,更是課程領導者。

應然面,校長是學校課程發展的關鍵推動者,將自我內化的教育哲學與理念,藉由與學校組織成員暢通的雙向溝通,擬定課程發展計畫,並融合社區地方特色與資源,進行本位課程;在其中,校長是主動的課程改革者,營造學習社群的學校文化,教師、家長們扮演改革的第二促進者,透過專業能力與行動力,引領學校課程的發展。

實然面,學校本位課程口號的出現,每個學校一窩蜂的投入其中,分析學校特色以發展課程;或許有的學校能抓到要點,發展出頗具特色的本位課程,但有些學校卻是盲目的跟從,在還不是很明瞭的狀況下就有樣學樣,如此發展的結果當然就是四不像,最終損害學生的學習品質及成效。

總言之,校長、教師、家長、社區人士等,都是學校課程發展運作機器中的小螺絲釘,共同發揮力量,且缺一不可;眾人皆是課程領導者,必須仔細觀察學校、學生的需求,在溝通平台上進行討論以達共識,並實際執行課程發展計畫;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的變革,要審慎評估,以構築出最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

yh 提到...

「課程領導,人人有責」,校長、主任、教師在學校層次的課程領導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校長領導學校的整體發展,更應該是學校中主要的課程領導者。因為校長負責校務成敗,他的認知和態度對課程改革有相當的影響;再者,校長比其他人更了解學校生態、校園氣氛和其他物質條件,有益於課程決定。
有些校長以行政領導代替課程領導,充其量也是採用行政的策略,提供教師課程發展的環境,讓教師能關注課程,甚至許多被認為課程領導的標竿學校,校長也只是在作行政領導而已(歐用生,民93)。雖然課程領導和行政領導有很多相同的內涵,上述校長已經開始進行課程領導了,但是課程領導的核心是校長覺醒課程意識,應用課程設計、實施、評鑑的智慧和素養,與師生走進課程,進行一場課程之旅,塑造高品質的課程文化。只有行政領導而沒有課程領導,可能喪失課程的生命力,降低教育的品質。
課程領導的基本理念在於發揮領導的力量,有效地進行課程與教學設計,並落實到實際的班級教學上,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校長在整個學校課程領導扮演著推動者角色,對學生的課業發展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belleza 提到...

國內學者歐用生提到課程領導的內涵有三:(一)喚起教師的課程意義。(二)結合課程社區制度。(三)塑造優質的課程文化。課程領導亦有不同層級:從中央到地方,從學校到社區。
國內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革,開始重視學校本位課程,這是國內教育人員從未接觸過的,學校教師在面對此教育變革需要校長的領導,帶領教師並喚起教師對課程的意義。溫明麗(2007)認為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是相輔相成,引導教師思考課程之合理性、教學方法的之適切性。由此可知,校長已不同於傳統僅擔任行政方面之職責,更是領導學校教育各方面品質提昇之關鍵者。
課程領導者必須協助教學者意識到每個角色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並展現其對教育和學生的關懷。因此,課程領導者本身需要不斷的自我成長,以因應變化不息的教育環境,而教師亦需要進行專業成長、終身學習,除了因應多變的教育生態環境,更負起提昇教育品質之責任,讓所有受教的學生獲得最佳的教育。

提到...

省思劄記: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課程,是教育現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課程領導,簡而言之,是教育人員對學校課程相關事務所表現的領導行為。此處的教育人員不僅專指校長一人,甚至包含具有互補性質的其他相關人員,但不可否認的是,身居舵手的校長,確實是最為關鍵的推動者,其所扮演的角色、所展現的特質、所具備的能力等,也與課程領導能否展現效益息息相關。

課程領導者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文中主要區分為「課程技能」和「人際關係技能」。前者可說是基礎能力,身為領導者,若是對於學科知識、專業技能、專業判斷等一無所悉,不正如沒有武器的士兵?至於人際關係的技能則是增進領導效能的應變能力,能夠發揮組織團隊的最大可能性,並且尋求資源彌補劣勢。因應兩大能力的培養,以及「評估情境→成立及運作任務小組→訂定課程願景及目標→發展課程架構及設計課程方案→解釋與準備實施課程方案→實施課程方案→檢視進度與問題、評鑑與修正→維持與制度化」八大任務的推行,課程領導者的角色也呈現多元的樣貌,其中「理念的追尋及實踐」尤其重要。行動肇始於思考,思考奠基於哲學;「沒有哲學的思考是空的,沒有思考的哲學是闇的」,哲學與思考的相關性可見一斑。而身為課程領導者,其課程觀更是深深的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因而在實踐理念的過程中,應發揮系統思考的精神,透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團隊思考、分享願景、系統思考的過程,實踐組織團體的共同願景。規劃出清楚的願景之後,領導者則應繼續推動系統的建置與營運、整合資源與經營等等,最後則應該提出回饋並監督成效。課程的發展是動態的歷程,是反覆規劃、執行、評估、省思下的產物,因而回饋與監督的機制便成為課程改善的推進器,若是缺少這個環節,則課程的動態歷程將成為一灘死水,難以展現創意與可能性。

誠如文章開頭的那句阿拉伯諺語所云:「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會找到一個方法。」領導,絕對沒有一套標準的公式,它是一門能夠權變揮灑的藝術。每個學校的情境、組織氣氛、教師能力、家長背景、社區特質等因素皆不盡相同,因而領導者展現不同學校的特色,能夠有發揮著墨的空間。課程領導亦是如此,近年來推動的學校本位課程可說是最佳的例證,每個學校皆應結合在地特色,才能建構出與學生生活結合的課程脈絡。

Unknown 提到...

在高建新(2002)「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此文中,分別論述學校課程領導者的八項主要任務,以及說明課程領導者的八項角色,最後,強調學校的課程領導者需進行民主式課程領導。

在本文中有些觀點我個人是並不同意的。本文中提及要求校長肩負的任務過多且過細,與本文中提及的角色並不相符,也跟民主式課程領導分權監督的設計不合,有些事我認為由校長親自來做也很奇怪,或許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是一種現況的反應與無奈(我能有此體會是因為我哥也是一所小學的校長)。

校長大家都是當然的課程領導者與推動者,但責任不同,校長不一定是實際執行的人,校長應要能見樹見林,過多的工作細節參與會適得其反,可能到最後校長累死,底下的人說校長專制集權,成敗校長一個人負全責,同時同仁的創意與主動參與性也可能被抹煞,這並不是件好事。

我認為課程領導改革是校內人人都有責任要負,各盡其職。校長要做的是方向方針的掌握,必要時才出手深入指導;同時激勵同仁參與的熱情,且負責對外的溝通與資源的爭取(不是管理與分配喔,這是可以分權的),我認為這才是校長身為課程領導要做的事,共勉之。

Adventure Ginny 提到...

學生學習是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如何促使教與學的活動能順利進行,並且增進學校教學績效,是項重要課題課程。故此,對校長而言,課程與教學應為學校教育行政的核心。許多研究指出,校長在課程教學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呈正相關,因此,校長不應只以作學校管理者自限,應以成為一位成功的課程教學領導者為目標,使師生更能有效的教與學,增進學校的效能。
然在實務現場探討校長之課程領導角色時,經常面臨到兩種迷思,一是課程領導者一定是學科專家嗎?如果不是;校長在學校課程領域中是否可以扮演除領導者之外的角色?
根據部分專家學者(張碧娟,民88;高新建,民91;趙廣林,民85;)等人意見,綜合校長課程領導的定義,可歸納出以下重點:一、發展及溝通課程教學理念與任務。二、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三、營造學校學習氣氛。四、發展支持的課程教學環境等具體作為。五、發揮洞察、激勵、授權、引導、示範以及成員共同合作之影響力。從上述五項重點分析,可以發現不管在理念或行為層面,校長的課程領導權力均著重於影響力的發揮,強調扮演「課程願景引導者」、「課程理念溝通者」、「組織成員激勵者」與「課程制度規劃者」等領導角色。換言之,在學校課程的經營管理與發展範疇中,校長的課程領導核心功能其實乃在於促進者的角色功能。
當校長扮演著「促進者」角色時,同時意味著學校課程權力的分享,以及課程權力結構的重組。校內次級組織如領域、學年或學科的召集人(或主任)將成為學校課程的實際領導人,帶領著領域、學年或學科老師發展規劃課程。這種似SWS(school within school)概念的課程組織結構,具有著「視學校為專業社群」的假設以及「校內數個組織層級的課程領導」特徵。以此角度視之,校長的課程領導不再是單一的領導,而是distributed leadership(分佈式領導或授權領導),以更具彈性與立即性的領導方式回應學生及教師需求。
distributed leadership,它是相互關係與連結的複雜網絡,是領導者運用激勵的策略使成員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完成任務(Louis & Kruse,1995)。Hargreaves 和 Fink 認為教育要能永續成功,必須在學校社區中建立「分佈式領導」的文化,而非訓練與發展少數的領導精英。當今的學校領導必須是一種責任的分享,它形成一種主動與機會的文化,而當「分佈式領導」完全發揮影響力時,屆時學校成員、學生和家長將共同負起課程永續革新的責任。

啟航 提到...

個人覺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需要共識的建立、正確方向的引導、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教師專業的提昇與發揮、課程發展組織的健全運作及全校夥伴並肩協同合作、共享智慧,課程領導者即是學校課程發展的樞紐,攸關學校課程改革成敗。除了校長是當然的課程領導者,我覺得教務主任亦能和校長共同扮演關鍵課程領導者的角色,同時需要關懷的倫理,尊重每一個教師,讓教師個個有展現潛能的舞台;重視以專業的承諾,塑造學校文化為專業合作的文化,不斷追求個人和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校長攜手努力建構學校為合作的、關懷的、創意的、終身學習社群,就能讓學校每個教師都成為合作的課程領導者,共創學校優質課程。

在推行之初,教務主任的角色最需要關注得是,在歷程中能不能給老師帶來正面的成長經驗與意義; 如果忽視教師如何看待與參與課程改革的歷程及教師心智模式的轉化,反而處處要求老師寫報告、比績效,老師的熱情很快的就如風中殘燭般消失殆盡。所以教育主任就成了校長和老師主要得溝通橋樑,並向教師們澄清觀念、明瞭改革理念與作法、凝聚共識後,再嘗試去實踐,是課程試辦的目標與方向。

空對華燈滅 提到...

高建新(2002)「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讀後感

課程領導的層級可由國家至班級,校長的課程領導在於學校這個層面。
學校課程領導的功能,在使學校的體系能達成增進學生學習品質的目標,只要能發揮功能的任何角色都可以進行課程領導。
課程領導是一種目標導向過程,使制度與個人達成目標的動態過程,這是課程領導者必須了解的,如文中所提,校長是課程領導推動的關鍵者,主任、組長、課發會、領域小組、諮詢者、資優教師、教師會、家長等是改革的第二促進者。
無論是關鍵者或是促進者,一位課程領導者的應有作為:
1.有規則,使師生有所依循,並在行為中給予課程意義。
2.鼓勵與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
3.建立積極與開放的學習氣氛
4.和教師同仁們共同合作,建立學校課程的願景
5.以專業發展來帶動教師的成長、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
6.積極替學校成員爭取所需資源與對外建立良好關係

個人贊同學長針對本文所發表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似乎校長要肩負太多的任務,精準決定大方針,妥善分權,找尋課程領導與改革的支援與支持,才應是校長應有的作為。

herobilly 提到...

在提到學校行政領導工作時,校長被賦予的任務往往較偏向於行政領導,然而,由於近年來的課程改革浪潮,以及中央的權力下放至學校之層級,使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成為學校的重要校務發展工作,而校長也必須開始重視其課程及教學領導的工作。
在本篇文章中提到,學校課程領導的陣容有二,一為校長即課程領導者,二為校長之外之課程領導者,也被稱為改革的第二促進者。就筆者之前實習的經驗而言,正好可以印證此種說法,筆者在實習時,適逢新校長就任,而此位校長正好也身為綜合活動領域之負責人之一,因此積極鼓勵我們參與教案比賽,此外,也鼓勵其他領域之教師能參與教案之設計,就此而言,校長的確扮演著關鍵推動者的角色;而就校長之外之課程領導者而言,筆者實習期間,也曾參與學校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發展之會議,在此會議當中會討論一些關於學期的教學方向,以及是否參加教案比賽等議題,而此時領域會議之組長就必須擔任課程領導者的角色,另外,國教輔導團也會固定到校給予課程教學之輔導及辦理講座,因此或許也可算是校長之外之課程領導者,由此可見,課程及教學領導成功與否,不只端視校長之領導是否成功且有效,也要其他相關人員之配合。

Lucifer7788 提到...

校長課程領導是校長針對學校行政的核心,即課程與教學進行領導。課程領導為發揮學校制度與學校本身的所有功能,以達成確保學生學習品質的目標。爲進行課程領導,在學校中,校長需要熟悉課程設計的課程,了解課程判斷的標準,知曉重要的課程議題。校長課程領導為校長為達成確保學生學習品質之目標所行使之功能、發揮塑造學校願景與目標,協助學校成員進行規劃、設計、實施以及評鑑回饋等工作、決定課程統整的性質與範圍、進行課程連結,協助成員專業成長,助長成員根據專長進行課程領導,以持續推動對話。